六法巧解实词释义

2016-05-30 19:07陈新国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词加点文言

陈新国

从近年来阅卷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实词题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储备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同学们不太熟悉,现在不常用的义项,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运用猜读能力。所谓猜读能力是指根据遣词造句的规律,以及上下文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推理、猜测未知部分的能力。在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六种实词释义的方法。

[音形训义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字形来解释词义,是谓形训;还可以通过字音来解释词义,是谓音训(或者叫声训)。

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解析 A项中的“造”在这里应为“造访”的意思。而D项中的“韪”字是个形声字,从是,韦声。《说文解字》:“韪,是也。”D项中解释为“正确”。

答案 A

[对文断义法]

所谓对文,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意相关的对句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常常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关系。比如成语“文过饰非”,词中对应位置上的“过”和“非”意思相同,同学们可能觉得“文”字不好理解,其实可以从对应位置上的“饰”入手,从而求出“文”的意思就是“掩饰”。同样的道理,文言文中,很多对文的词语可以互训。对文训释的意义在于据已知训未知、由易知训难知。这就便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解析 B项把“虞”理解为“料想”是错的,这里应该是“忧虑”“忧患”的意思。这一项干扰较大,致使很多同学误选。其实B项可以联系原文“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来看,“风波之恐、覆溺之虞”是一个典型的对文,根据对文的特点,“恐”和“虞”词性应该相同,意义也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再联系上下文,文中是说以前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常常害怕风波兴起,担心船被打翻,因此可以猜测B项的“虞”与“恐”词义接近,应该解释为“忧虑”“忧患”“担心”的意思。

答案 B

[语法辨义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要判断文言实词的具体词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词性、用法和意义。

例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解析 D项中命题者将“著”解释为“彰显”,好像译不通,因为这个句子中,“著”处在谓语位置上,应该是个动词,并且后面带有宾语“之”,其实句中在“籍”前应该省略了介词“于”,再联系前一句,“著”应该理解为动词,意思是“记录”“登记”的意思。

答案 D

[语境推义法]

文言实词大多具有多义性,即词义是不确定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要确定一个实词在文中的确切含义,我们可以联系语境进行具体分析。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B. 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C. 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解析 A项中的“命”是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古汉语中没有“指责”的意思,在这里将“指责”的意思代入到句中,也讲不通。再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看,文章是说被人切断了鸡冠的公鸡看见“我”给的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是招呼所有的鸡(来)啄食。“命”在古汉语中有“告”的意思,这里可以引申为“招呼”“召唤”的意思,如成语“命俦啸侣”中的“命”就是这个意思。

答案 A

[成语证义法]

成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是古汉语留给现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出文言实词的词义。

例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解析 A项中的“绳”字后面带了代词“之”作宾语,“绳”字在这里活用做动词,题中解释为“捆绑“,不合语境意思,应该解释为“约束,制裁”的意思,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来理解A项“绳”字的词义。

答案 A

[联想明义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即所谓立足于教材,选材于课外。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联想学过的课文例句,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牢记课文经典例句。

例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解析 C项将“延”理解为“迎接”,不贴切。从语境来看,文段是说当地的富豪之家吴氏家请了老师教授小孩,詹鼎也就从学于吴家。因此,这里的“延”宜理解为“邀请”。这一义项我们可以联想到学过的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的句子“余人复延至其家”,以及高中课文《过秦论》中的“秦人开关延敌”等句子来印证。

答案 C

文言实词是高考的一大热点和难点,由于实词量大义广,同学在备考时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再接合上面介绍的六种推断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猜你喜欢
实词加点文言
给地球加点绿
给电影加点特效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泡脚可以加点药
为腼腆胆怯加点“料”,秀出你的不同凡响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