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基础技能。小学数学教学为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提高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世界形成理性的认识,提高认知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路是漫长的,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要不断总结、学习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为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提高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世界形成理性的认识,提高认知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主体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2倍”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与错两种判断结果。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获取广泛的经验,可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终于明白这个观点不够严谨的道理,并悟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这个道理。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拥有自主学习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学习等,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预习的方法等。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可进行如下的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该课时的学习目标:如“能准确换算时间单位”、“能准确、快速的说出钟表上面的时间”等;
(2)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浏览教材内容,找出课本中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单位,并做好相应的课前练习;
(3)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较多的难题,可指导学生自主查询相关的时间资料的方法,可通过参考书籍、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等多种方式查询相关的资料。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自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老师从旁引导的方式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统计》的学习中,可指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超市购物的视频,学生观察文具区顾客购买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等的概率,根据顾客购买的文具种类比例给超市老板提供一个合理的进货、定价建议,由学生自行安排、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具体如下,①分配任务:可由A学生负责统计购买笔记本的购买概率、B学生则负责统计购买铅笔的概率、C学生则负责汇总探究结果并进行课堂探究成果的展示等,每名同学负责一个项目,合作完成探究;②开展合作探究:负责统计顾客购买文具比例的学生得出具体的数据之后,负责汇总的学生整理数据;结合文具的获利空间、文具的积压情况、采购数量,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最终的进货、定价方案并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③交流经验:探究结束之后,开展组内、组外的讨论,探讨本次探究活动中的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式,相互交流、学习探究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方法,学会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面积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导入新课后,启发学生:我们今天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根据课题,联想到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学习,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有的说:“想知道能否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甚至还有学生说:“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是否能发展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将学生所说的问题展示出来,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参与中不仅明确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热情都得以技法,进而围绕目标,能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多样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么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是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仅为他鼓起了掌。又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老师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总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