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明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都一直努力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改革与进步。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盲目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创新,结果造成教学氛围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摆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合作性教学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机制进行了探索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更新;有效机制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课程基本理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一修订不仅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对语言文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和更新的培养目标。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确立新型生本观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二)树立新的教材观
语文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被称之为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同于练习:任务是交际性的,而练习不是;任务是开放性的,有互动和交流,而练习是封闭性的,几乎没有互动和交流;任务有语言情景,而练习没有;任务既有语言结果,也有非语言结果,而练习只有语言结果。由此可见,任务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就是一种合作教学模式。
二、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工作,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内容上要求语文与现实世界的自然联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身边的事中挖掘语文内涵,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由于语文知识往往富于意象,容易使学生感到鲜活生动。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利用幻灯、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参与学习的意识很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什么疑问呢?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精心设计好一堂课的情境是一堂成功课的基础。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这样有助于深度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编写模式上打破了原来的按课时编写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教学模块。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话题—结构—功能—任务—文化—策略等不同层次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补充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足。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诸多因素,但核心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此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语言观、教学观、教材观、学生主体观和语言实践观等,全面把握并深刻理解教材,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增进课堂合作性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进一步修改和整合,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语言文学教学中只有坚持价值观引导,坚持回归生活,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下努力推动语文课程向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方向发展,才是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对新目标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