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016-05-30 12:51周小俊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古诗文信仰

周小俊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的多种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古诗文承载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更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爱祖国、爱人民”思想的渗透

很多古诗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人民的情感。比如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坚决保卫之情,诗句的意思是,回到祖国,投靠有智慧有才能的首领,帮助首领复国,这也充分体现出岳飞的一种爱国情怀。而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其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诗句,更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和思想渗透到诗文中,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就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讲,信仰和理想是支撑我们共存亡、共同进步的重要力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一直以来的信仰与原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以来,中国都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视为奋斗精神,这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然而在现代生活中,国人的思想已经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其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当代高中生,很多学生没有理想和信仰,对于生活、生命显得很随意,而怎样梳理高中生的信仰和理想,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对于中学生树立信仰和理想、健全完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民俗文化和民族气节的渗透

在梅尧臣的《五月五日》一诗中写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而白居易也有“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最长”。这些诗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对于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古人庆祝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

中国因家族本位结构和礼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将整体主义精神视为中国人克己奉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传统美德。纵观今天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受到和谐社会的影响,从小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对于祖国的团结稳定和繁荣富强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很少亲身经历苦难的岁月和不平的生活。因此,只能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正面的教育。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气节,进一步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整体主义意识。

三、“讲诚信、讲志气”思想的渗透

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说:“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意思是如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古诗文信仰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