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析

2016-05-30 10:48朱颖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引申义词类古代汉语

朱颖

词类活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的认识不尽统一,这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词类活用作深入探讨。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曹先擢先生说:“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叫活用。”(《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参考各家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相对词的本用而言的。本用是词的固定的、经常性的用法;而活用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是在具体的语境里出现的,一旦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这种临时性的用法便不复存在。断定一个词在某个句子中属于词类活用,即意味着同时确定了与之相应的本用。认识了词类活用的特点之后,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例句。

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班固《苏武传》)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

③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班固《苏武传》)

句①中的“乳”,在古代汉语中本来可以作动词,《说文》:“人及鸟生子曰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司马贞《索隐》解释:“乳,生也。”《苏武传》出自跟《史记》同时代的《汉书》,其中的“羝乳乃得归”一句,“乳”应该是用了当时常见的动词义,即“生子”的意思。既然“乳”本来就是动词,又谈何“活用为动词”呢?可见,“乳”在这里属本用而非活用。

句②“愿为市鞍马”中的“市”,周绪全《古汉语常用词源流辞典》:“市,本义是市场。”“市场是交易物品的场所,由此引申为交易。”也就是说“市”在古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有“市场”“交易”“买”等多个义项。这种一个词同时兼具若干类词的语义和功能的现象,叫词的兼类。兼类词有多个义项,它们之间一般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其各自都有“定类”“定用”,用于交际时,不存在彼此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离开了本义,引申义可以独立用于交际;离开了甲项引申义,乙项引申义也能独立使用。所以,兼类词所兼的类之间不存在活用。另外,从语义来看,当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时,这个词在语境中不只具备动词的语义内涵,同时又保留有名词的语义内涵,往往是动词的语义是围绕着原名词的语义临时产生的。像上文所举的“肘”,在“皆肘之”中义为“用肘推”,这一动词义中就具有“肘子”这样的名词性义素。而“愿为市鞍马”中的“市”,就是“购买”的意思,并没有兼融“市场”这一名词性义素,可见,这里的“市”是它的动词的本用。

句③“天雨雪”中的“雨”,读为yù,属于破读字。破读字是相对如字来说的。高小方认为:“产生破读字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词义引申引起了词义的变化或词性转变,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义位,就采用不同的语音形式加以表现。因此,我们还可以给破读字下这样的定义:因词义变化或词性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高小方《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引申义词类古代汉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耐”字原是剃胡须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画说汉字——摆(bai)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