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珍
[摘要]转变教师教学阅读的观念和学生学习阅读的观念,用新型的学习法进行阅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式”阅读并给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17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能自己阅读,会自己阅读。
一、创造情境,导入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节课上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尤为关键。
情境创设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采取诗句导入、故事导入、写作背景导入、活动导入、复习导入等。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再对文本进行阅读(或默读、或朗读、或听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如课文《看云识天气》,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是学校的远景,蓝天、白云、各种状态的云、郁郁葱葱的树木、熟悉的教学楼、篮球场等景物,学生迅速进入照片中的氛围。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让他们用平时积累的经验判断天气的状况。学生们观察着、思索着、争论着,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就会自主地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之中。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因为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语言的魅力,形成语文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在课堂中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并引导学生多读,同时利用早读、晚读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理解文本。
三、重点探究,加深理解
选入课文的都是名家名作,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尤其是文章的重点段,集中了多种写作方法,值得学生赏析,学生从中可以获得阅读方法和技能。但是农村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欠缺,不会透过文字的表象去理解深层的含义,更不会分析一些写作方法,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抓住重点段通过设计几个有关的问题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语段的研读,理解文本和写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1.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概括)2.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这点是赏析的重点,可从句式、描写的范围、描写的对象、感觉的角度、修辞等方面去分析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写景可以运用多种方法。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这段文字,让学生掌握写景的常用方法和顺序,明白写景要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四、设问质疑,合作探究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本过程分为两个环节:教师设问和学生质疑。教师的设疑,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契机,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通过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学生就会主动地产生质疑,积极地思考,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如教《社戏》,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可提问:为什么要写在平桥村得到优待?看戏前的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驾船快,收到什么效果?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互相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有新的进步。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由于农村学生阅读书籍较少,知识面狭窄,考试中遇到开放性的题目很多都不能作答,故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做拓展延伸,但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进行拓展教学。同时拓展延伸时,教师也要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多设计一些难度不一样的练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发挥学生各自的水平能力,真正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