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与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敏感度研究

2016-05-30 11:42赵凌志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归因理论

赵凌志

【摘要】归因理论对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归因理论与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敏感度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研究表明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程度偏低,被试的归因结果不够科学。进而提出了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归因、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方法。

【关键词】归因理论 英语学习者 跨文化敏感度

一、引言

归因理论将个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与外在的行为表现、主观状态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认为归因对后继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只要能改变个体行为表现结果成败的自我归因,就能改变其后续行为。国外的大量研究也显示,对个体行为结果的不同解释会对行为者有不同的暗示,对行为者随后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者对其学业成就因果关系的认知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孔国忠,2002)归因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研究和教学领域后,学者们通过研究学习者学业成就归因的倾向及其相关效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语教学领域,把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还不多见。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著名学者Chen 和Starosta把“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跨文化敏感度是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跨文化敏感度做保障,跨文化交际者便不能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交际技巧也不能在实际场合中恰当地运用,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和移情,才能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胡文仲通过调查指出“在我国刊物上基于实证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不到百分之一”。本文试图将归因理论与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敏感度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量表是Chen 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此量表包括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因素:差异认同感(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交际参与度(interaction engagement)、交际信心(interactionconfidence)、交际专注度(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和交际愉悦感(interaction enjoyment)。此量表中跨文化敏感度包括5个方面,24个陈述。差异认同感指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和认同程度,共6个陈述;交际参与度指交际参与的倾向性和参与程度,共7个陈述;交际信心指对参与交际的信心程度,共5个陈述;交际专注度指参与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的专注意愿和专注程度,共3个陈述;交际愉悦感指参与交际过程中获得的满足和快乐,共3个陈述。

本研究选取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四个年级八个自然班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级随机抽取25名学生),研究时间从2015年9月-2015年12月。被试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一、二年级学生100名,第二组是三、四年级学生100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差异认同感的均值分别为3.10和3.45,交际参与度为1.99和3.89,交际信心为1.88和3.99 分,交际愉悦感得分为2.13和3.78分。由于此次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方法,中位数为3,所以研究结果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中位数水平以上和以下。从此结果来看,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水平不高。差异认同感不高证明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认知和认同不理想,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笔者随机对两组各6名学生进行访谈,旨在对不同年级被试跨文化敏感度差异进行归因分析。12名学生中有4名学生表示自己几乎没有在课下通过看书报、影视等方式了解外国文化,并且提到在看英文影视作品时特别关注情节和场面,没有特别注意文化信息和文化差异现象;有4 名学生表示主要通过看英文小说、报纸、影视等方式来获取文化类内容;有3 名学生表示只要是涉及外文材料就会有意识地关注文化内涵以及中英文化差异内容。16名学生中有11名表示自己从未主动进行中英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的学习。访谈结果说明学生无论在课上和课下都没有较好的习得外国文化以及形成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良好认知,没有这些积累,学生的差异认同感偏低就可以理解了。12个学生中有5 个学生都表示不太好意思和外国人主动交际,即使交流多是寒暄性质的谈话,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学生的交际参与度比较低。第二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对与外国人交流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只是常常进行到一定程度不知道说什么。这可以解释学生的交际信心较高,同时也能解释学生往往不能和外国人深入交谈,即交际参与度不高。

问卷中共给出八个备选原因(平时努力、学习能力、运气好坏、交流内容难度、教师水平、心理压力、交际前期准备和同学帮助),这些原因分别具有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3个维度。从调查结果看,排在英语基础较差同学成功归因第一位的是运气较好,失败归因第一位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较差;排在英语学习成绩中等同学成功归因第一位的是努力程度高,而交际任务难度较大排在失败归因第一位。但英语基础较差的被试更倾向于运气好的成功归因,客观地反映了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心的特点。第二组被试因为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如学习了《英语国家概况》等英语文化课程),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归因比较积极客观。

四、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归因训练

教师应让目前跨文化敏感度很低的学生认识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积极归因,坚持努力参与交际活动,自己同样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以为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舞自己继续努力,并希冀取得更大的成功;以为失败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的不良结果,认为自己今后只需努力。自信也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许多研究表明,学生把过去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水平不够,往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倾向于难度归因时,以为成功是任务难度小。以为失败是任务难度大。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归因于外界要素,例如本次研究被试表示没有机会到英语国家去进行文化学习和体验、教师课堂的文化知识导入不足为造成自己跨文化敏感度低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倾向于运气归因时,以为交际成功是运气好,失败是运气不如别人,讨论的问题自己事先不了解。教师应该设法克制运气归因的不良影响,机遇历来只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化常识、坚持不懈努力,一定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习任务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可以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图片、影象资料,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课件,课堂进行展示和讨论,并可以邀请外教参加。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做文化专题报告等。在课堂提问时,设置一些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设置一些由浅至深的思考性问题,尽量能够地让学生自己探求求得答案。鼓舞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外教的语言交往中展现自己的才干。给予每个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有成功感。并将学生的成功回答归因于“内部缘由”,那是他们努力学习,具有了逻辑思维的结果,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总之,教师可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课堂与课外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地对自己的跨文化敏感度和交际能力进行正确归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获得外语人才应该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Chen,G.M.& Starosta,W.J.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2000(3).

[2]Kim,Y.Y.Becoming Intercultural: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Inc.,2001.

[3]胡素芬,陈婷,许雪芬.农林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5).

猜你喜欢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下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研究
基于归因理论的中小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激发研究
归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调查研究
归因视角下公众参与邻避事件的动机及治理
基于情感倾向的在线评论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基于归因理论的顾客网上重复购买意愿研究
浅谈归因理论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