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理庆 任重先
〔摘 要〕 长治湿地是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由于长治湿地距长治市中心區域仅数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湿不可避免地面临周边各种公益与商业开发的影响与挑战,因此协调长治湿地周边开发与湿地保护是长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在梳理长治湿地保护及周边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保护与周边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立在湿地保护理念之上的周边开发新思路。
〔关键词〕 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2-0056-03
山西省长治湿地位于上党盆地低凹处,距长治市主城区仅3公里,是山西省独一无二的城市湿地,属于湖泊、河流型天然沼泽湿地。为了加强对长治湿地的保护管理,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在湿地中心区域已建立了长治湿地封闭保护区,其范围包括沿漳泽湖周边903.5米高程线(漳泽水库库区用地界线)外延100米,特殊地段外延300-500米;湖东马庄沟东至长北干线,湖南浊漳河下游南至上秦段,湖西绛河下游西至太长高速路段,北至漳泽湖大坝,保护管理面积约45.86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治湿地与长治新区紧密相邻,湿地周边地区成了竞相开发的风水宝地,近年来已有长治市公务员小区、长治体育中心等一批大型建筑群紧依湿地落户,湿地周边区域建设的序幕已拉开。由于湿地与周边环境关系密切,为了防止湿地周边对湿地产生不良影响,促进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友好融合,必须慎重对待湿地周边的建筑开发,合理评估其对湿地的影响程度,科学规划湿地周边的开发利用,本着重在互利、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保护湿地资源等多方面取得平衡和多赢。
一、 长治湿地及其周边开发利用现状
长治湿地水源主要产生于漳泽水库及漳河支流流域,浊漳河、石子河、绛河三河交汇流入漳泽湖,这一带水草丰茂、百鸟嬉戏,是山西省最大的城市湿地。长治湿地兼具湖泊湿与河流湿地的特征,总面积约2886公顷,其中核心区域漳泽湖南部大面积沼泽地及东、西边沿湖区条状泥潭地与绛河,漳河入口处产生的沿河流沼泽地有1500公顷。湿地由大片生长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的天然湿地以及曾经开发为农田后来又被退耕还湿的自然恢复次生型湿地组成。天然湿地“杂草丛生”,有众多的野鸭、海鸥等水禽栖息,其中就有国家保护水禽灰鹤在此栖息。湿地北岸,靠近水库开敞水面地段,水位较浅,有大量岛状芦苇沼泽地存在,起到沉淀泥沙、过滤杂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湿地内有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约217种,芦苇约占630公顷,此外还有300公顷人工杨柳树林和芦苇荡一起构成了长治湿地的主要景观,同时也为各种鱼类和水鸟提供了栖息之地,约有162种鸟类在长治湿地中繁衍生息。
长治地区是煤炭重工业地区,大规模的煤炭采掘业也对湿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煤炭开采持续增长的累积作用下,区域水环境持续恶化,特别是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以及一些河流干涸断流,地表水资源渗漏损失严重,对湿地也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与数十年前相比,长治湿地的水源枯萎严重,储水保有量难以保证,一些湿地沦为耕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长,保护意识大幅度提升,长治湿地已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力度不断增强,长治市政府对湿地果断采取了封闭式保护措施,关闭了长治湿地中心区域的商业性湿地公园。在湿地的保护工作中,长治市政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育了多达千亩的湿地生态防护林,同时营造了绿色城市风貌,在保护区内大量培植了多种林木和水生草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在水中大量引进、发展食用浮游生物的鱼种和水产品,禁用饲料养鱼,在合理利用水域的同时改善了水质,目前,保护区内动植物数量稳定增长,呈现生机勃勃之势。此外,各级政府对周边企业进行了积极整顿,2001年起投资1.5亿在石子河下游修建了长治市第一座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扩大至日处理20万吨的二期工程现已完工。环保部门多次开展了保护湿地专项行动,使长治湿地的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
长治湿地与规划的长治新区紧密相联,长治新区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长治湿地周边开发建设尚未大规模展开,现在主要在沿市区方向的东部建设了公务员住宅小区、新闻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建筑,并规划了企业总部、教育园区等功能园区。
二、 长治湿地与周边开发的关系
山西省湿地资源十分宝贵,为了充分保护湿地资源和发挥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作用,防止湿地周边的盲目建设和过度建设对湿地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把握好湿地与周边开发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湿地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所处的生态大环境紧密相连,特别是湿地与周边环境更是唇齿相依,只有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牵制和互相补充的友好关系,才能使湿地资源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得到充分的保护。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湿地周边的开发势在必行。然而湿地周边开发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慎之又慎,充分论证其与湿地之间的影响与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湿地与周边开发的关系,则会对湿地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一旦引发湿地退化将大幅度地降低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优势。为了突出湿地的特色,使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有机融合,必须本着湿地周边开发与湿地保护相一致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湿地与周边开发的关系,使湿地周边的开发既能借助湿地优势、营造具有独特性的优秀项目,从而产生多元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使湿地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持与发展。
三、长治湿地周边开发的思路
由于长治湿地距市中心八一广场不到十公里,道路交通便利。长治湿地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必然引发投资者对长治湿地周边开发的巨大热情,且近年来已经拉开了序幕,先后兴建设了体育中心和商品住宅区等一批建筑,围绕湿地周边的土地商业化开发利用正在加速发展,已规划有企业家园区、学校区、办公写字楼与高档住宅区,且周边村庄的城中村改造正在加速进行。随着湿地周边区域商业与人居建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势必形成一个新的人口活动密集区,必将对湿地形成较大的环境压力,挤压湿地的扩展空间,不利于湿地动植物资源的生存与湿地的保护。因此湿地周边的开发利用,必须首先考虑对湿地的影响,是否与在湿地周边形成一个富有弹性的保护过渡带的目标相冲突,能否能在与湿地友好相处的前提下带来最大化的经济社会效益。湿地周边开发必须以湿地保护为先,把湿地周边开发的目标、需求与湿地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相协调,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否则宁可暂缓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城市发展与湿地生存的需要,才能摆正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在有利于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造福人民。
1.优先考虑与湿地互惠互利的友好开发项目。在湿地开发利用规划中,首先要考虑划定湿地周边特别开发地带,营造湿地周边的弹性过度区域,包括林地、草地、鱼溏等,形成与湿地相容的良性外延,为湿地留出发展余地和空间。在项目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对湿地生态有利的项目,如污水处理和水源涵养等生态环保项目,并尽量保持湿地的自然状态,防止城市建筑简单向湿地的侵融与蔓延。在湿地周边开发中,同时要注重周边和源头的水源涵养,加强雨水的收集利用,结合人工湿地的培育,也可建一些鱼类养殖与规范的钓鱼场所。在周边开发中首先要加强周边工业企业的排放限制和污染治理,将周边的开发、湿地保护工程和生态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融于天然湿地美景中的、富有独特性的、具有较高经济社会价值和前景光明的绿色友好项目。通过开发湿地周边的绿色项目还可以彰显湿地生态文化,在湿地周边构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生态文化载体。总之,要通过构建对湿地有利的友好绿色项目,把湿地外围建成湿地的保护屏障,确保长治湿地的生态安全。
2.优先考虑特色项目和多功能项目。特色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可能成为地区的标志,其社会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应当做为湿地周边开发利用的重点,同时倡导多功能化,以期用较小的投入实现更大的效益,实现多方面的功能。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建设一系列富有湿地独特性的项目,构建湿地周边生态文化经济圈。例如能够满足多方面需要的自行车运动绕湖专用环道,富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园走廊,还可点缀一些儿童游乐场,绿色植物展示与绿色环境保护互动教育基地,健康生活体验宣传中心,开放式污水处理流程展示,低碳排放和零碳排放的绿色建筑项目展示以及绿色科普教育基地等。在长治湿地西部可营造一些公益林,开展认领绿地树木,集资捐款等活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使围绕湿地的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高度一致,使绿地、人文、特色、经济同行,把长治湿地周边的开发利用建设成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使长治湿地与周邊开发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3.实现资源共享使湿地周边开发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了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尽可能共享湿地周边已经开发项目的功能,必须革新管理机制,强化效益观念,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使每一笔投入尽可能产生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共享使湿地周边开发项目相互联系,从而实现湿地周边建设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如湿地周边开发的园林景点、科普场所和体育馆等在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附近拟建学校园区内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必须强化对公共资源科学管理,做到调度有节,错峰使用,从而发挥出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长治湿地周边开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生态环境为先的理念和创新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实施开发,这些项目要彰显湿地特色,与湿地生态文化相融合,从而使湿地周边的开发利用既能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又能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打造富有湿地特色的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优良环境。
责任编辑: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