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

2016-05-30 07:58余世尧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朴园段落课文

余世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每一个新生一代在掌握祖国语言的同时,就在掌握千万代祖先思想和感情的成果。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从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上,指出了“学为成人”的道理,启发我们从人才学的意义上理解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切实地重视教书育人,情感影响人。

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其主要媒介是语文教材。因“文”明“道”,因“道”悟“文”,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在阅读教学时进行情感引导,促成情感目标的实现,借此交流一点想法,与大家共享。

一、对关键性词句的解读可实现情感目标

课文中的词语必然会反映一定的思想,蕴含某种感情,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解读,这是向学生进行情感引导的客观基础。例如:《守财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大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句中的“纵”和“扑”两字本是猛兽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把它们用在“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葛朗台身上,看似年岁不符,实则和他本性贴合,体现他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既形象地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般掠取金钱的丑态,又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通过这样的分析,再联系全文,这也是教育学生远离“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思想情感的极好的反面教材。

文章中关键性词句,思想深刻,语言凝练,若能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最能体现文章的思想。例如《纪念白求恩》的结束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文章用“只要……就是……”表示关联,同时连用五个“一个……人”的排比句,不仅使作者对白求恩的赞颂跃然纸上,而且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指导学生把这个多层句和全文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受到启示和教育,真正认识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抓住重要段落的分析来实现情感目标

段落是文章结构基本单位,它同上下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教学中对重要段落的透彻分析,最能揭示文章思想情感,也是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的有效方法,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情感目标。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此段文字把“惨象”和“流言”两宾语提前,使其突出,意在说明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既用“刀枪”屠杀群众,又用“舆论”诽谤中伤学生,这种手段何等狠毒。行文时先“爆发”再“灭亡”,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唯“爆发”才是出路,别无选择。抓住这一重要段落进行语言分析时,也激起学生强烈的是非感和对反动派的憎恶,使他们懂得被压迫人民只有通过抗争才能获取解放的真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以上是《雷雨》这篇课文中的一个段落,从段落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同他当年爱上鲁侍萍一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所以,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成敌视和仇恨,因为侍萍活着这一事实,直接暴露了他的罪恶历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通过对这个重要段落的分析,把周朴园原本凶残嘴脸完全揭露出来,资本家自私无情的本性也暴露无痕。这样,学生就会看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对形成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凸显疑难解惑的针对性也能实现情感目标

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特别是有关课文内容、思想情感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答疑,有的放矢地进行解惑,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启迪和教益。

在教学《过秦论》时,学生有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贾谊总结秦国灭亡的历史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否意味着封建统治者只要施以‘仁政,而不施以‘暴政,其统治就可以维持下去呢?”显然这个问题属于历史学范畴,但却是课文涉及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给予回答,给以教育。教师可以抓住两点:其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强盛到了极点,但暴虐也达到了极点,必然导致灭亡,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其二,封建统治者实施某些“仁政”,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实施某些 “暴政”,也是为了维持它的统治,手段不同而目的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其阶级本质决定的。教师这样解释,要言不烦,可以增进学生的阶级观点,学会阶级分析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高。

另外,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对“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个长句不理解。纵观这个长句,它实际上说了两个观点:一个是“物质决定精神”,一个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可通过对句子层次的分析,指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趁势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我们中国发展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符合现阶段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以此来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

课堂上情感引导与学科教学是相结合的,只要细心发掘情感目标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实现情感目标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这也为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猜你喜欢
周朴园段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短文篇】
背课文的小偷
心理小测试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背课文
《雷雨》(节选)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