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甚至在整个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语文、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初中阶段是学生们从幼稚到成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快速形成,此时人文学科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效的阅读教学就会对学生们高尚情操的陶冶和高贵品格的塑造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够乐观。目前,我们普遍肯定了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限于教学方法的传统和单一,阅读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而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又会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填鸭式”阅读教学与“满堂灌式”授课就是应试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典型教学模式。这些阅读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在传统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普遍不关注学生的个体特性,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
2.阅读方式机械单一
长期以来,教师都把自己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且阅读方式机械单一,即要求学生把将要阅读的文章进行注音、分段、概括段落主旨和文章主旨,教师再分段讲解等步骤,机械地肢解掉一篇文章,使学生们极其僵化地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更谈不上通过阅读实现内心的自我升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一贯简单乏味地肢解文章还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激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抵触心理,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掌握知识。因此,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们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新课改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1]”,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想要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而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能否消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4.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目前,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已被我国的初中学校普遍引进,这种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并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但也有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仅把阅读教学内容制作在华丽的课件中,而忽略对内容的板书和具体讲解。教学手段固然重要,但教学内容才是根本,通过这种舍本逐本的形式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转变、更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思想引领并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因此,要改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先转变自己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填充自我的知识构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填鸭式”和“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同时,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相的阅读教学效果。
2.多引导、常启发、重理解
与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而不负责教会的方式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教师授予学生的“渔”,应该是学生乐于且能够接受并为之所用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肢解文章的教学方法,多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文化背景、作者的写作情境等方面展开思维训练,掌握思维技能,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对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思考,把握其内在关系及本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去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本质和内涵。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3.探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和情趣的十几岁的孩子们,这注定了单调的教学形式是行不通的,教师要结合这一年龄段学生们的特点,将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互动课堂是指教师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讲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思想。在这一教学形式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相对于学生们,仍然扮演着比较特殊的角色,对一些问题的态度、看法以及评价,都会受到学生们的时刻关注。此时,教师要能够保证学生表达思想的意志是自由的,表达思想的空间是充分的。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如果说学生与教师之间大多是交流的话,那学生与学生之间则不仅有交流,还有合作,这种交流与合作也会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探寻真理、坚持真理、传播真理的勇气[3]。
4.创设情境,多种手段开展阅读教学
初中生还处于阅读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能力有限,但想象力却几乎处于巅峰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们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创设一些情境,如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生动图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自发地感受,甚至真切地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此类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记忆也更加牢固,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教授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要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积累阅读知识,只有累积了足够多的阅读知识才能产生质变。因此,教师要坚持给予学生大量优质的阅读资料,或者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次,要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质疑知识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长期又艰巨,但又至关重要,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种种困境,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努力寻求解决途径,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最优化,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培养我国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邢汉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师生文本解读差异性探究[J].新课程(下),2010(03).
[2]顾长善.自主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教育革新,2009(06).
[3]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5.
作者简介:
王爱霞(1974~),女,河南辉县市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