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度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性

2016-05-30 03:21卢孔亮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有效课堂教学

卢孔亮

【摘要】德育课教学成效如何,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看:提升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认知和改进程度,提升有效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是调动学生学的努力程度,提升有效教学的方式是贯彻“体验—感悟—践行”模式的程度。德育课教师只有在这三个维度努力改进,才能真正落实有效课堂的期盼。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有效课堂

提高德育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目标。由于教师教的效果主要是从学生学的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最终看课程学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无进展或进展多大。当然进展是通过学生参与体验感悟,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其求知欲和探求欲,潜移默化地实现的。所以,要提升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必须要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究,努力挖潜。

一、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认知和改进程度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德育课如何立足于课堂教学解决“知”与“信、情、意、行”脱节问题,特别是解决“知而不信”、“知而不行”、“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是德育课有效性问题的关键。说起来容易,要想做到课堂有效并非易事。往往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因为学生的不愿学或是说话、睡觉、打闹、玩手机等原因让自己讲不下去或不愿讲下去。久而久之,教师不愿认真备课,不愿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后果是学生不满意,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成常态,还何谈教学有效性。长此恶性循环,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课堂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认知和改进程度。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自己。教师要首先明确让学生真正学起来才是第一位的。时代在发展,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修养魅力;审视自己在德育课教学中所遵循的原则、规律以及师生观、发展观和质量观的贯彻程度;审视自己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行为的实施和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能否紧跟时代脉搏的改进程度。教师要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全部教学策略,实施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教课程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适合现实学生的教育。要力求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师为导师,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这才是有效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认知和改进程度决定德育课堂有效程度。

二、有效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是调动学生学的努力程度

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应该是循着“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的逻辑顺序。按此逻辑在培养学生中应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恒,导之以行”施教,重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德育学科的期望值的基础上,教师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发展的原则下出发,努力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布施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导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定位。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的、积极的,是知识探索或质疑的主体前提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教学完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认识问题的能力水平、行為习惯、现有知识水平等来展开。当然,更要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运用有趣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和竞赛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民主、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等都是构建有效德育课堂的重要保障。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既要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又要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因此,既要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做到入情、入理、入身、入心。又要以专业引领活动,以活动激发兴趣,以兴趣提升技能,使学生达到“知(认知)、情(情商)、技(技能)”相结合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还必须树立大德育课观念,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德育实践更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使德育课课堂教学向家庭、社会延伸。做好这些要看教师调动学生学的努力及引导程度,当然是引导的越深入越好。

三、有效教学的方式是贯彻“体验—感悟—践行”的程度

有效课堂教学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设计外,还必须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德育课变得精彩,让学生享受在课堂,成长在课堂,焦点在于提升教学中贯彻“体验—感悟—践行”的程度。“体验—感悟—践行”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体验、探究活动与感悟升华,强调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思辨活动、学习过程,通过外在的活动促进内在的思维水平、道德修养的提高,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它将内心的道德信念贯彻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之中,从而使学生的“知”与“信、情、意、行”相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该模式充分体现了“知、信、情、意、行”之间相互作用,逐步转化的机制和规律,可以很好的落实德育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学科价值与德育功能,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体验—感悟—践行”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和正确的认识社会,增加学生的真实感和使命感。通过“体验—感悟—践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德育课的德育功能。这种模式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经历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建构。能使学生在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的探究过程中建构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生活的本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就实现了“知、信、情、意、行”的统一。学生在体验—感悟—践行这一过程中,了解了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知识应用的条件,锻炼了学生搜集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获得能力的提高,实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立,才可真正实现德育课堂的有效性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叙林.《科技文汇》2010.07中旬刊《构建有效课堂,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

猜你喜欢
德育课有效课堂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