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浩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内涵;特点;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80—01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教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非常关键。本文在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现总结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全体成员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基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这一学习模式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能够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小组成员间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从而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2.特点。首先,合作学习是以不同的小组为主体展开的。教师在进行分组前,要综合平衡小组间的学习成绩、成员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成员数量以四人一组比较有效,因为它可以两两灵活组合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之间是团队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不再以竞争为主,而是通过相互合作和帮助,实现成绩的共同提高。同时,小组之间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从而让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大大增强。最后,合作学习的考核注重对小组的考核。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都达到学习目标时,这个团队才算是成功的团队,成员个体的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团队内部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协作,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关键因素。
二、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用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意识薄弱。高中语文课里有些内容本来需要课堂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高中语文课中《雷雨》一课,可以分组将课文中比较精彩的一段演成话剧,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更加透彻地理解全文。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紧,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忽略了课堂合作学习,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加之语文课与其他理科相比相对简单,所以一些教师更加疏忽课堂合作学习的应用,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听课,造成高中语文课教学一度低迷。
2.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角色定位不当。一是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仲裁者。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归根结底是教师在安排流程,控制课堂合作学习的进度,教师用预先设计好的计划或者程序,把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的框架内,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被忽略了。这是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二是教师成为旁观者。教师只布置任务小论文,让学生自己安排活动,也不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不巡视课堂,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就不重视这项活动,这样的教学结果肯定是失败的。
3.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在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学生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相互间学习竞争很强烈,虽然竞争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但是过度的竞争就会拉远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很难与人合作、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合作学习就很难展开,学生的合作技能和技巧比较欠缺。
三、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1.培养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不再仅仅是“工作者”,教师还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是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学习其他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效果较好的,多交流,多合作,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发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充分显示课堂合作学习的作用。
2.准确定位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并适时介入引导和调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要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的任务是什么,如何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什么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学生的特点,确定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好合作学习的目标,并且目标的表述要清晰。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3.提高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态度、技能和技巧。首先,教师要从思想意识方面为合作学习开通道路,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之后,再要求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多为他人着想、集体着想,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