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金微 张晓光
【摘要】:近年来,大学以科研为主的导向评价教师业绩,大学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大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科研工作上,疏忽了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这一状况是造成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教师被赋予的主要教育使命,以扭转大学教育的失衡局面。本论文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大学教师的使命:转化知识为力量的中介、社会良知、独立人格、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提出了大学教育是塑造灵魂的精神圣殿,优秀的教师会用温暖的心灵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用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关键词】:大学教师;使命;科研
大学教育不同于小学、中学,若用自学与教授的比重作区分,小学的学与教的比重2:8;中学是 4:6;大学则是8:2这的比例关系,并不是说大学教师的作用减弱了,而是说明学生自主、独立、自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有什么样的使命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个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应起什么作用是很有必要探讨的。
一、传道授业之使命
什么是大学最重要的要素,虽然人们对于大学要素有些看法不尽相同,但对于教师是大学最重要的要素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阐述:“一校精神之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即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师重于大楼。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先生认为,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一是大学之大在于教,即一流的教授和教学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要有获得社会认可的知识发现 、创造性研究成果,还要有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继续发现、研究;二是大学之大在于课,即常规课程要有深度和广度,能为学生提供任何感兴趣的课程,并且是最先进或比较先进的;三是大学之大在于生,即历届毕业生的社会声望和成就踢。无论哪种观点,大学要素中教师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大学教师被赋予了“知识载体、社会良知、独立人格、高情商”的特征,扮演着“导师”的角色,还要担负起义不容辞 的“国家复兴、民族强盛 ”之人才培养责任。当前中国教育问题和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三个观察,可以用“均值”和“方差 ”来概括:一是我们的优势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均值”较高,这对过去 30多年 中国经济增长起了推动作用。二是我们的劣势是基础知识特别是能力的“方差 ”太小,杰出人物太少。这就导致创新不足 ,对未来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发展非常不利。三是教育除了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利作用之外,教育对人的素养培养和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对文明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现代社会对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习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源急剧增加,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大学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狭隘的视野是很难驾驭课堂的。
二、指引方向之使命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教师只有更加努力地修炼内在素质和不断扩展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升专业水平,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同时,也得承认大学教师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圣贤”,还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某些问题上,也是无知的,可以坦然告诉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至今科技水平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或是自己对这个问题并未研究,并不知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教师所掌握的很有限。但是,能够指明未来探索的道路和方向。
三、独立思考,崇尚真理之使命
哲学家杜威所言:“知识分子的特征有两方面,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 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二是个人对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思想家”、“批评家”。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 。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以理想信念为基础,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真善美、假丑恶的价值观,要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有社会责任和符合道义的、法规的行为准则。教师一定要有一种为人师表的职业存在感:在课堂、在与学生交流、接触的关键时刻;在日常的生活中,透露出“真诚、 正直、善良、宽容、遵纪守法”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人道和师道相通,做好人,才能为人师,才能教出有社会 良知、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之使命
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但大学教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还必须教会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挑战、培养他们百折不挠 、越挫越勇的精神,持久、专注某一领域和问题的态度。这样,他们才会成为积极、乐观、勇敢、坚韧的社会栋梁。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先生说:“大学是社会良知的发声器,真正的大学者,像海德格尔 、爱因斯坦、梁启超、陈寅恪,从来没有回避过时代,在场感非常强 。”学习不是从名利出发,而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不对权贵阿谀奉承,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采取现实批判精神,不会为取悦于某些领导、机构和利益集团,或歌功颂德或作伪证,而是有所质疑,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知识分子失去社会批判职能时,就是社会大灾难到来之时。同时,还要包容不同观点和意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
总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能力,对教学和科研充满了热忱,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以身作则,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来感染、引导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大学课堂是塑造灵魂的精神圣殿,优秀的教师会用温暖的心灵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用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纪秀君.一流大学应具备三要素[N].中国教育报,2012-3-12.
[2]雅克·德洛爾.教育——财富蕴藏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观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