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6-05-30 17:04王锐王乃凤齐景伟安晓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王锐 王乃凤 齐景伟 安晓萍

摘要:动物科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为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培养和输送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对学习者的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时往往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处于不利地位。基于这种情况,笔者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谈如何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28-02

校企合作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動物科学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担负着培养具有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责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企业对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生产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愈发增高,这使得应届毕业生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培养出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动物科学专业面对的全新挑战。改变传统模式,遵循市场规则,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克服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企业学习班和组织社团活动等具体措施,使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确立必要的职业意识,熟悉必要的就业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开展职业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弊端,采取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实习阶段→校内专业综合实习阶段→企业上岗专业综合实习提升阶段。学生在认知实习阶段(一、二年级时)通过参加企业学习班和专业社团了解掌握专业特色和专业发展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主动性;在校内专业综合实习阶段(三年级时)通过校内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企业上岗专业综合实习提升阶段(四年级时)通过企业实地实习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此模式中凸显动物科学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一条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两个融合:第一个融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第二个融合是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相融合;三层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以及师生与企业进行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四个强化: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强化个性化发展培养、强化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五种素质: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持续发展。

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服务对象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但当代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有关外,更与高校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教师服务社会等措施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即一方面通过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或共同承担生产、科研任务,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及时了解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中的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动学院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共建企业学习班。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由学院和地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饲料和养殖企业联合开办,是学院和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学生通过企业学习班的学习,可以了解掌握专业特色、专业发展现状和企业文化,做出因人而异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学院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企业也通过企业班学员的表现,在其毕业时进行择优录取,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直接挂钩。在“企业班”校企合作模式下,早在“企业班”设立之初就实现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通过企业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可以让低年级学生逐步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进而到高年级热爱专业、投入专业,这可以有效地稳定学生的专业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地实现了从专业到行业、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4.组织专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承大学文化、发展个性特长、增进人际交往、增强知识技能、促进创新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组织各种专业社团活动,主要涉及我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各个学科分支,并根据各个学科分支的专业特点开展活动,使得本专业学生从进入校门伊始,就能够了解本专业现状和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动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睿智、积极、主动、实践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和推动动物科学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1.承办校企合作论坛,拉开畜牧论坛序幕。我院承办了三次内蒙古农业大学校企合作高峰论坛,邀请畜牧行业区内外的龙头企业及上市公司参加,并与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先后在内蒙古优牧特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吉饲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北京福乐维生物有限公司、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实现“双师型”教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同时,我院还邀请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董忠总裁、嘉吉饲料(内蒙古)有限公司池永哲总经理等企业高管作为“校外客座教授”。企业家们通过畜牧论坛的形式与学生分享企业文化和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以自身的精神、感悟感染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而自身的实战经验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参考和借鉴。论坛的举办为我院学子们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

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丰富中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及时了解掌握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及行业发展动向,使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我院分别派遣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教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的一名副教授和一名讲师到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并派遣动物生产与管理学系一名讲师到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和林瑞天隆现代化种猪示范场学习,参与企业的一线生产,实现从讲台到实践的成功对接。通过一年的实践,中青年教师在生产实践的能力、专业操作的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同时夯实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另外,学院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创新创业导师。一方面,企业家进高校指导大学生创业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企业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哺社会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对企业的宣传和企业家的现场演讲,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宣传和推广,同时,企业家通过与大学生的接触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前的高等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企业今后的选才用才,从而实现校企双赢的效果。

3.共建企业班和专业社团。我院分别与嘉吉饲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北京福乐维生物有限公司、包头市北辰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4个企业学习班,第一期“普瑞纳”、“福乐维”班已经结业,通过企业班的学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有多名企业班学员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另外与蒙牛富源牧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牛生产和羊生产社团,由企业提供生产实践的平台,学院专业老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爱好,转变择业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轨,社会对于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逐步增加。动物科学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生产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这严重影响着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如果我们不加以研究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动物科学专业培养质量,从而导致学科竞争力降低。我院通过构建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企业学习班和组織社团活动等具体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能力”核心,突出“应用”目的,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要人难的问题。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