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沙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就业为导向分析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从目前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制定符合社会现实、地方特色和学生利益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已经迫在眉睫。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15-01
一、研究目的
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最初的办学宗旨为“培养具备竞技运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以及专项运动训练技能,能够胜任竞技运动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其专业单一的目标方向使运动训练专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落后性需要迫切的修改和调整,只有准确的定位培养目标才能建立与之相应的课程设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届、2011届、2012届运动训练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利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电子文献对相关课题进行查阅。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获得3届毕业生的就业资料;(2)访谈法,对多位专家、运动训练毕业生进行先关问题访谈;(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哈尔滨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就业办获取的初次就业资料统计,2010届运动训练毕业的学生有104人,2011届毕业学生有50人,2012届毕业生有50人。
表一所示,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生比2010届毕业生招生人数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于招生人数的下降,就业率呈上升趋势。从获取的初次就业资料数据上看,3届毕业学生已经就业的37人中(表二所示),进入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有2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2%;升学继续深造的有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4%;进入到其他行业的工作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4%。
(二)根据职业需求定位运动训练专业人才方案培养
1.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分为:一类是单一培养目标——教练员和专项教师;二类是多目标体育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三类为高级专门人才,它的定位与国家专业目录培养目标要求相符。
黑龙江省由于地域特点及多方面发展滞后等原因,使运动训练生源的技术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师范类学校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学生在毕业时没有优势,就业选择出现困难。通过对运动训练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资料调查显示,没有一名毕业生进入运动技术学校或专业运动队从事教练员或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科研工作。因此,重新审视办学的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优化研究,显然十分必要和紧迫。
2.对职业需求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
根据与运动训练毕业生访谈的内容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职业选择上(图一),可以看出,目前运动训练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取向方面主要是倾向于将职业定位为体育教师。
目前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社会公开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不再是师范类毕业生的特权。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跨度不大,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上相对体育教育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有所区别。这是由于受到对运动训练专业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设定方面的因素影响。
运动训练专业国家目标定位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具备竞技运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以及专项运动训练技能,能够胜任竞技运动教学训练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材内容的老旧、师资力量的匮乏、环境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目标不能实现。即便是在工作后成为教练员,也很难胜任。
体育教师是一种职业,但是在大学、中学和小学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需求与要求有很大区别。在职业细化的今天,学校办学宗旨是影响培养学生方案的重要因素,更多的关注地区性需求,及时调整办学宗旨,应对市场的需求,才能降低毕业生与日俱增的求职压力。
四、结论与建议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差;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较窄,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利用作为培养教师的师范类专门学校的优势,根据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现状和专业特色,改革招生政策,重新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调整课程设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新的专业特色,培养专业“精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河水,王建洲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