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琴
摘要: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小学英语新课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境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境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2、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3、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还应把他们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就会真正钦佩、喜爱英语老师了,由“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英语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
4、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生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让学能干什么”。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计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老师走。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fox and cock》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是采用自己先戴上课前制作的“fox”和“cock”面具,并配以丰富表情和手势进行英语语言操练表演,学生看到新颖可信的情景,争先恐后请求表演,学生置身于说英语的环境,把“fox”和“cock”各自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来,学生口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和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在新理念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