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羽 王梦茹 岳亚南 马婧璇 商一男
摘 要: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西安四所高校的网络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方法,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效果和评价三方面分析了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的运用现状,旨在从学生使用者的角度,为网络学习平台的管理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35-03
随着高校大量引进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愈加丰富。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网络学习平台利用效率低,学生使用积极性弱等问题相继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提高其利用效率,成为高校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研究小组在陕西省西安市挑选了四所高校进行深入调查,从学生使用者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网络学习平台在教育技术的革新中应运而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然而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它在具体的建设与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不足,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网络学习平台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师生交流、随堂测试、作业练习以及阶段评估等多功能的综合教学服务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服务,帮助教师远程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同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度。凭借该系统,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状况
以西安高校为例,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基本以购置的校外网络学习平台为基础,校方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完善。西安市各高校所使用的,大致分为通识教育课平台与英语学习平台两类。本文主要研究在西安高校网络学习平台中占有率较高的“新理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外研社视听说以及《尔雅》通识课平台。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研究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电话采访等方法,对西安市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与运用现状进行研究。本次问卷设计以学生为调查主体,内容涉及学生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意识、学习效果、用后评价三方面。以科学的调查方法和问卷的反馈为基础,得出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现状的分析结果。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方法
抽样对象: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欧亚学院四所大学的部分学生。
调查内容:西安高校网络学习平台使用现状。内容涵盖以下方面:网络学习平台类型、学习内容、平台功能设置。学生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意识,包括学习积极性、目的性、对待作业的态度。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习专注程度、参与度、学习的收获。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评价,包括对平台的满意程度,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以及影响学习的制约因素。研究小组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86份,回收率96.50%。
(二)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小组根据学生对于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意识、效果、评价等各方面反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意识
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原因”的调查中,有66.35%的同学是为“学校教学要求”而学,剩下33.65%的同学是为“自我学习需求”而学。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问题背后,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计划性,也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2.66%的学生表示学习目的非常明确,44.93%的同学比较明确,34.18%的同学不太明确,8.23%的同学则完全没有计划和目标。这反映出,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茫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在“如何对待课后作业、测验”的问题中,24.35%的学生选择认真思考作答,55.20%的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18%的学生则是随便写写。调查数据反映出,在现有网络学习平台中,作业布置以及考核的形式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学生能通过互联网轻易搜索到答案。若要让作业与考核真正起到敦促学生思考的作用,其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2.学生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效果
学生对网络课程参与程度的调查显示,有18.30%的学生非常活跃,经常表达个人观点,27.30%的学生比较活跃,有时会讨论、表达个人观点、上传笔记,54.40%的学生则不太活跃,主要以观看课程视频、浏览信息为主。这些数据反映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使用网络平台学习时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问题。学生受传统课堂的影响严重,在使用网络平台学习时习惯保持沉默,较少地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调查显示,学生在使用网络平台学习时的最大收获,有34.65%的学生认为是课程相关知识,30.65%的学生认为是自主探究的能力,19%认为是沟通交流的能力,有15.70%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多大收获。大多数同学都意识到了网络学习平台对自身的自主学习以及交流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肯定了网络学习平台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优势和特点。
3.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评价
对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12.33%的学生觉得非常满意,53.83%的学生基本满意,27.78%的学生不太满意,6.10%认为不满意。这表明网络学习平台已被过半的学生认可,但还有小部分学生对这种以自主性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学习效率不高。
在探究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时,我们根据两种平台的特点设计不同问题,收集学生认为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制约因素。
通识课教育平台,学习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为(括号里为选择人数百分比,下同):第一,遇到困难时缺乏在线指导或帮助不够(58.80%);第二,个人学习积极性不高(43.45%);第三,课程内容简单枯燥(41.05%);第四,课程设置过难,个人基础薄弱(33.75%);第五,网速慢、上网费用等外部条件制约(29.35%);
英语学习平台,学习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为:第一,遇到困难时缺乏在线指导或帮助不够(63.35%);第二,个人学习积极性不高(55.95%);第三,对学生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40.25%);第四,机房无空位、网速慢等外部条件制约(27.25%);第五,习题设置没有针对性(18.55%)。
三、对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反应出的现实问题以及学生、老师的反馈意见,我们提出关于建设网络学习平台的改进建议,希望使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一)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内容
网络学习平台所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根据问卷反映的情况,学生希望加强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针对性。
1.丰富性
调查显示,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的课程覆盖领域相对较小,且大多以国内教师制作的课程为主,远不能满足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的需求。学生期待网络学习平台引进领域更广的国内外高质量的名校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MOOC)的出现和推广引起了教育互联网式的变革,众多高校已选择建立或加入在线教育联盟,合作共享高质量在线教育。慕课式的在线教育,将成为高校通识课教育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2.针对性
学生反映,因无法在选课前了解课程难度,学生很有可能误选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的课程,导致学习兴趣缺失和质量降低。研究小组建议实行课程分级机制,在课程制作、作业设计中充分考虑课程所在难度阶梯。在学生选课前的介绍中加入课程难度等级以及课程适合人群的介绍,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乐趣。同样英语练习平台题目也存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对此建议,首先增强平台练习的实用性,增加四六级、雅思、托福题量,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考试安排,选择最需要的题目进行练习,避免单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将时间花费在与自身需求不符的学习内容上。其次,细化对题目类型的分类,划分出难度等级、主题等细节,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兴趣选择练习对象。
(二)保证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
由于网络学习平台以计算机为学习载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状态,老师无法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也无法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心得或疑问,这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积极性的下降。有效的互动讨论能让学生获得即时的学习反馈,学习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反映的问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首先,建议在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讨论区的同时,完善对讨论区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在讨论区设置精品区,将讨论激烈、有效信息多的交流贴集中,以提高同学们的讨论效率。每一个课程有对应的老师或助教负责问题的解答,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回答。其次,建议设置线下交流课堂,在课程开始的前、中、后期,根据学生需求或教学情况组织实地课堂。课堂中可介绍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方式,对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集中解答,还可作为阶段性学习的展示或测验。
(三)提升学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习条件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网络学习平台相较传统课堂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更严格。首先,网络学习平台的适用范围最好是所有可联网的区域,避免往返上机室与机房位置紧张等问题。其次,学校应加大对网络维护的投入,为学生顺畅地在平台上学习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最后,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应及时更新换代。由于学生不可避免的惰性,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快速地掠过课程视频,尽快完成进度拿到学分,网上也出现了与之相关的作弊攻略。为了避免投机取巧的情况发生,让“功利性上课”的态度降温,网络学习平台应及时进行升级与更新,确保学生真实地完成课程内容。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面对学习形式和内容都相对自由的网络学习平台,它的高效运用离不开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这一方面,希望重视其多面性和灵活性。
1.多面性
事实证明,单一的监管手段无法有效督促学生学习。有的学校在使用“新理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时,仅靠在线时长统计作为监管手段,过于信赖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导致学生在后台计时的同时,分心做着其他事情。建议管理者根据各学科特点,将在线时长统计、学习轨迹监测、讨论提问积极性、作业考试成绩等手段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2.灵活性
网络学习平台利用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考试制度的僵化,其简单重复的考查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期末的考查应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主体,合理的考试和作业不应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应有形式丰富多样的“主观题”。比如制作PPT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分享、结合自身相关经历写心得体会、上交实物作品、组织线下课堂的学习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等。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依托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随着终端的不断普及和便携化、日常化,未来的教育模式会逐渐摆脱传统课堂的桎梏,迈向更加自由和多元的方向。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在目前的高校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中,还存在如学习内容单调,考核方式僵化,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然而相信随着网络学习平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合,这些问题一定会得以改善,使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效果能更上一个台阶,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参考文献:
[1]缪茜惠.Claroline与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5).
[2]刘玉梅.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及平台的调查与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2).
[3]魏志波.E-learning在当前国内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尔雅通识教育平台为例[J].科教导刊,2014,(12).
[4]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