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芳
摘 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师资培训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促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29-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中,部分或者全部使用外语来教学。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主要指运用英文和中文进行专业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既区别于语言教学,也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简单渗透型,是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教学语言为中文,少量渗透英文。第二种:过渡型,教学中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第三种:沉浸型,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少量中文补充教学。[1]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惯例公约等都是起源于国外,其前沿知识和最新实践成果目前仍主要来自西方贸易大国。在教学中,必须解读原版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课程的主要内容如合同磋商订立、合同履行、审单制单、交单结汇,每一个环节都需用英语完成;外贸环节的具体操作,也必须使用口头或书面的英语与外商进行磋商沟通。因此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教学的有必要性。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不仅可使学生切实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而且专业词汇量的扩展和阅读能力方面也能得到实用性的锻炼和提高。
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国贸专业三年级开设,通过前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已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通过了英语的六级考试,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说具备专业课开设双语教学的条件。而且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在国贸专业开设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课程建设历史长,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具备了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的条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未来就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技能以及开阔的国际贸易视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同时,在专业实务具体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上能够做到语言无障碍,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培养出专业素质高和就业竞争力强的外贸人才。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分析
1.教材选择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材选择是难题之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偏重于业务具体操作和外贸环节问题的解决,是实务系列课程的基础课程。国外原版教材大多偏重理论,并且和我国外贸实际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不符合我国外贸业务的实际情况,不适用于目前的教学;而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专业知识介绍笼统浅显,业务实际操作的指导不够具体,语言使用的精确性把握也不够精确,所以也不适合教学。目前我们选择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周瑞琪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同时推荐学生参考吴百福或黎孝先编著的国际贸易实务中文教材。这样在教材方面,既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准确的了解和思考,又在专业知识全面性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又能得到一定的弥补。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一系列书目,比如张亚芬《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建华《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赵立民《进出口业务操作》等,使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全面的掌握,在实际操作和案例解决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技能和分析能力,对以后就业于外贸行业有一定的帮助。据近两年毕业学生的反馈,90%以上的同学对教材和书目的选择表示满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的应用有较大的帮助。
2.教学语言的使用
课堂上英语与母语的使用比例为多少是双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英语讲授比例过高,学生会过多注重语言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内容,没有达到基本专业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但大量使用中文进行解释,会浪费大量时间,也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在目前双语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的是过渡型的教学方式,但在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上灵活地按照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讲授,采用中英文交替讲解,使学生对概念能有个准确的理解,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这部分教学英语使用比例为40%左右;对于合同条款内容的讲授时,适当提高英文的比例,只对一些难点和重点部分采用中文进行解释,这部分课堂英语使用比例达到60%;对于交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内容的讲授,特别涉及到单据的制作,函电的往来时,基本上使用英语,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部分课堂使用英语比例达到90%以上。而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灵活调整语言比例,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案例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国外文化以及前沿知识。国际贸易小案例文字简短,内容精炼,涉及的知识点不多,适合初学者分析和处理;大案例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综合性强,对初学者难度较大。因此,在双语案例教学中,在单个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先分析小案例,学会用基本理论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外贸问题和纠纷,主要目的是掌握分析的方法;到学期中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且分析能力也有提高后,适当引入大案例,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现象和数据中寻找问题的本质,深人思考,多方面分析,并形成独到的见解,逐渐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实际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解决外贸实务中复杂问题的能力。[2]
4.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实验课程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课时是34课时。在实验平台中设置了多个具体的外贸业务,学生可以在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切实体会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通过演练学生能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体会国际贸易控制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的思路,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沟通技巧,以及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目的是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在演练中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以后的外贸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课时比较有限,而且和实务课程,函电课程在时间上的做不到无缝衔接,因此还需要在教学安排上做一定的调整。
(三)教学反馈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开设双语的必要,认为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提升语言沟通能力,92%的学生希望后续课程如报关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也能进行双语教学。在期末考核中45%以上的学生成绩优良,可以看出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是有接受度和一定的成效的。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启示与改革
(一)学校要加强对双语教学的重视
双语教学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执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沟通,因此在学校层面一方面必须明确双语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资金投人与课题建设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在教学制度管理上,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双语教学规章制度来详细规定双语教学及考核方式。管理部门不能只是简单地规范教学和考核中使用语言比例,而应给予教师一定的权限去根据要学生的不同外语水平、专业基础和需求适时调整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并且对于双语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应不同于非双语教学的标准。我国迄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因而学校应该给予教师双语教学探索的机会,以及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励双语教学达到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3]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减少学生的为难情绪,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合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比如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结算、报关实务等课程之间的衔接要紧密,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兴趣和认识。
2.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进行启发式教学,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在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和思考空间。
3.课堂上教学语言应该按照学生语言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难度灵活调整,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沟通水平没有障碍,才能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4.还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关竞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制单大赛和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实战经验。
(三)开展双语教学方式多样化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要积极实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教学、训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国际贸易实务系列课程的全方位建设及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使学生将双语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相应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来思考。同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突出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实训模拟,让学生扮演进出口的各种角色,用英文进行贸易谈判模拟,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还可以进行大案例的课堂讨论,大案例问题涉及方面广,信息数据复杂,初学者不太容易抓住要点和主题,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先筛选出合适的大案例,让学生用英文在课堂上讨论,通过适当的引导,师生一起分析处理大案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因材施教,双语并行
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说”的理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4]因此使用第二语言输入的内容,如果在语言上就难以理解,则达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目的;而输入的内容,如果在语言上没有障碍,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不应单一刻板地拘泥于双语的比例,而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的外语水平、学习兴趣并结合课程内容的深浅制定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去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双语课程没有对考核的方式做出特别的规定,考核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书面试卷,只是规定出卷的语言上英文要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对于双语教学来说,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根据双语教学课程的特性,考核要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多种考核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中,学生的外贸业务沟通能力可以通过综合业务口试来考核;大案例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书面的报告来考核;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掌握情况则可以通过书面试卷来测试。这三部分可以分别占比20%,30%和50%。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团队的参与状态也都可被计入成绩,使成绩构成多样化,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考核方式才能更好体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六)双语课程的师资培养
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深造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双语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的外贸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师培训,可以走体验——探索——提高的模式,通过体验发现问题,探索去解决问题,再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和深造去提高。高校首先应提供双语教师语言培训的机会,进入语言学校或到国外学习语言;其次应该进入外贸企业进行职场培训,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融会贯通;还可以多举办专家学者的教学研讨活动,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双语的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只有通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完美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既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基础,又具有开阔的视野,面向国际市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楠.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8,(5):148.
[2]黄蓉,易露霞,安研贞,李忱.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人才,2010,(11):244.
[3]龙国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改革与开放,2011,(2):174.
[4]吴妍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