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现状浅析

2016-05-30 10:48许艳婷刘富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归属感教师

许艳婷 刘富才

摘要:闽南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教师归属感的缺失是导致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对教师归属感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目前的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力求能为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的建立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1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的公办高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1998年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截止到2014年年底,民办高校(包含独立院校)共计1100所,在校生达到833多万。目前,福建省民办高校共计36所,其中福建闽南地区(厦漳泉)以其快速发展的经济、悠久的文化和政策优惠等方面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办校,截止到2015年5月,共有23所民办高校处于福建闽南地区。

民办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方面的挑战,例如: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没保证、办学定位不明确、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问题最为突出,而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是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将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归属感现状进行阐述研究。

一、归属感建立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建设的重要性

归属感:或称隶属感,是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教师的归属感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所学校中经过长期的人际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个人对一个团体自发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可度的深层性反映。

在现代的学校管理中,教师的归属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教师本身的个人发展、专业的创新性发展等都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是决定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度、热情度、创新度,是学校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的现状

1.存在打工者的心态。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当问及“选择本所高校的原因”时,40%的调查者选择“先找个工作看看再说”,在问及“以后工作的打算”时,43.33%的调查者表示“有机会想到其他的工作环境看看”。一方面闽南民办高校新进管理人员合同一般签1~3年,甚至教师可以根据本人要求自行修改签约年限,倘若违约,也并无明确的合同条例追究违约责任;另一方面,被聘用的教职工人员在入职后可以不转党组织关系、户口等,所以很多教职工人员的重要关系仍然留在原籍或者原单位。

较宽松的入校条件虽然一方面能为闽南民办高校招揽所需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则让众多闽南民办高校不得不面临师资队伍在无任何约束下流动变大,导致一部分的教师缺乏主人翁的思想,他们会认为“民办高校人事关系不牢固,风险大,不保险”。闽南地区高校较集中,地区间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跨区域工作,传统的“落叶归根”的工作思想在改变,造成了闽南民办高校教师“打工者”的心态,从而影响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2.对学校的发展大多保持中立态度,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态度是反映教师归属感强弱的重要指标。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66%的教师在对“学校未来发展潜能”表示“一般”的中立态度,9.76%的教师明确表示“对学校无任何希望”的消极态度。这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以及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息息相关。

与公办学校相比,闽南民办高校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社會认同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很多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怀着“骑骡子挑马”的心态,想以民办高校为“跳板”,在累积相对经验之后跳槽到更好职位,这就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在其岗位上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3.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随着民办教育的逐渐兴起,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但是传统的重视公办院校、轻民办院校等观点仍然普遍存在于学生和家长观念中,社会并未真正全面认可民办高校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上的偏见让闽南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据问卷调查统计,55.8%的闽南民办高校教师认为社会上仍然很多人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会“介意他人的看法”。

现代的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授观念和补充新知识,以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6年师资闽台联合培养计划的通知为例,公办院校的指标每校每次10~21人不等,但是民办院校的却是1~10人不等,平均每年类似的培训只有1~5次不等,有的培训需要每人800~2000的费用,让很多学校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闽南民办高校教师能接受到的专业培训机会是很少的。教师对工作岗位的期待以及较少的自我提升机会等都是导致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4.工作量繁重,职业倦怠感攀升。一方面,为更好适应社会需求,无论是本科类还是高职类的高校都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即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协调的师生比例、过重的课时量让闽南民办高校的教师职业压力与日俱增,职业倦怠感攀升。据调查结果得知,闽南民办高校普通教师普遍一周至少12~18节课,一名普通教师在正常情况下至少担任2门以上的课程,导致大部分教师感觉日常生活就是“除了上课就是备课”。

三、提升闽南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的对策

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对民办院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闽南民办高校教师的归属感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民办教育更多是依靠自身来灵活管理运行,所以闽南民办高校的教师归属感提升更多需要依靠自身内部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1.提升学校自身内涵建设,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荣辱感”。闽南民办高校在自身的建设上应更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向教师展示学校充满前途和生机的发展景象,闽南民办高校应充分运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和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只有不断提通过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来提升自身,才能真正彰显自身实力,获得社会认可。闽南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提高,有助于加强全校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辱感,能进一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

2.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不尽完善的学校制度管理体系是导致教师缺乏归属感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学校应该具备公开透明的管理体系。将与教师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例如职称评聘制度、福利待遇制度公开透明化,主管教学的领导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传达来自一线教师的中心思想,让教师感受到来自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其次,让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让适当的教师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决定,在工作上感受到自己的效能,使教师责任感不断增强,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

3.關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多数青年教师在刚入职的1~3年内都会对自身专业发展感到迷茫,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程,在不同的时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产生的问题也会形态各异。有研究指出,多数的教师都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经历一个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负能量的情绪以及对职业的消极态度会导致教师对职业认同度降低。

同普通民办高校一样,闽南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也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师资队伍构成不均衡的现象,即中层骨干教师偏少,年轻无经验教师较多,闽南民办高校有经验的教师也主要是公办院校退休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可以发挥的“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及时解除疑惑。

4.重视教师身心健康,营造人文团体环境。在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但是往往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相关研究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的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教师职业在最不和谐职业中名列第一。闽南民办高校教师也不例外,他们精神上承受来自教学、科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身体上承受高压的工作量,身心都处于容易疲惫的状态。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评估机制和干预机制,对有需要的教师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干预,还要增强教师团体的集体归属感,通过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团集体让教师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从而缓解教师的身心压力。

5.提升教师薪资待遇和后勤服务,增加教师的满意度。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合理的薪资待遇不仅能让教师稳定下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近几年,公办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民办学校的工资涨幅却不大,这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所以,闽南民办高校应以公办高校为榜样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资待遇制度,要让薪资待遇“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在科研方面,要实行“多劳多得、适当奖励”的原则,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动力。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后勤服务,为教师的稳定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增加教师的满意度。

四、小结

民办高校已是现代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是影响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们不断呼吁国家给予支持和重视的同时,应不断完善自身,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着力解决与教师切身相关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在其岗位上安心、有效工作。

猜你喜欢
归属感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止勘集团工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归属感调查
圆我教师梦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