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训练体系初探

2016-05-30 10:48吴亚瑞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吴亚瑞

摘要: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中,通过整体把握单元“语用”总目标,建构语用型整组校本作业体系。在系统训练中,注重紧扣文本,做到言意兼得,并巧借时机,适时训练。在语用型校本作业训练中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重实践运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语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校本作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14-02

经过课改探索,教师在作业实践中进行了较大改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忽视语用型作业的设计,倾向于使学生懂得文本“写什么”,而忽视如何向文本学习“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导致阅读与写作的脱节,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缺乏成长的土壤。固然教师会在课堂上试图借用“文本”这个例子渗透“言语形式”的训练点,但毕竟时间所限,只能采用讲授等浅尝辄止的方式,而不能使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得以真正习得方法、内化“语用”能力。

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学中注意到: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是以单元为体系编撰的,主要是按人文性专题来安排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但整组课文由于主题的类同性,在“言语形式”上也有一些趋同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挖掘整组教材的语言文字运用功能的潜质,溯源整组单元潜藏于人文主题背后的另一条语言文字运用的脉络,构建“读写一体”,为读而写,写中悟读的语用型整组校本作业体系,能使学生能时时训练,持续训练,长期不断地进行语用能力的训练。

下面结合具体的操作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索。

一、整体把握,建构体系

首先,我们深入解读每一单元编者编排意图,从宏观的角度,明晰单元“语用”目标,从文体特色、文章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其在“语用”能力培养上的信息点、增长点。那么,“语用”型作业的训练点可能隐藏在哪里?这是有迹可循的:有的是在单元导读之中: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导读中提到“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有的是在课文导读里: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学会看病》课文导读中提到“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有的是在课后的习题之中,如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习题“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你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请你具体说一说。”有的是在单元的习作或回顾拓展中,如五年级下册第七的回顾·拓展的习作、交流平台中都提到“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你在学习和运用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的?”通过这样的条分缕析,我们找到单元内各篇文本、回顾与拓展、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前后勾连、承前启后的层进关系,建立以直线式前进,整体性推进为主线的整组校本作业立体系统训练模块。

我们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校本作业设计中,发现单元文体形式主要为议论性文体,于是紧紧围绕这一“语用”特性,寻找到每一篇文本中蕴含的不同“语用”价值,同中求异,各取其用。我们为其设立的单元训练总目标是:“了解议论寓理性文章既叙事又说理的写作形式,体会此类型文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掌握边叙事边议论,从一件事例中梳理提炼出道理,或者为讲述一个道理或启示运用恰当的一个事例或多个事例的写作技巧。”

基于此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将各单篇课文的语用作业核心目标落实为:

1.《跨越百年的美丽》结合课外搜集的居里夫人事迹,采用边叙事边议论的方式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写颁奖词。

2.《千年梦圆在今朝》用多个事例有条理地说明观点的表达方式写短篇议论文。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表达方式的写短篇议论文。

4.《我最好的老师》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表达方式的写短篇议论文。

5.《口语交际五》总结概括本单元课文习作上的共同特点,交流讨论。

6.《习作五》将总结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习作共同特点运用于习作中。

通过这样的整体梳理,分篇细化,前后观照,螺旋上升,使学生的语用能力一环紧扣一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推进。

二、紧扣文本,言意兼得

语用型的作业设计,它一方面了解了该文本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并借助文本言语特质,领悟表达方法,学会模仿运用,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借助语用型作业,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和文本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文本的主旨的理解感悟。做到悟情、得言、会意。

例如五上第一单元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语用型校本作业是:“围绕‘读书主题,让学生采访家长小时候读书的情况,写一则访谈录。”这样的语用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访谈录”这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亲历了言语实践运用的过程,并且在亲子对话与沟通中,从听到写,深化文本热爱阅读的主题。

例如六下第四单元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语用型校本作业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仿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再次擦燃了火柴……”在完成这项作业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这篇童话的言语秘妙之处——通过“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虚幻而短暂的想象一个个先后出现,又不断破灭,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用短暂而美好的幻想反衬中感受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的写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入文本,基于现实基础,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保暖漂亮的新衣”“坚固温暖的家”“慈爱和蔼的父母”……这些从文本中流淌出的合理想象不但使学生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技巧,还使学生更深刻领悟了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主旨。

三、巧借时机,适时训练

“语用”单元整组校本作业设计时,我们非常关注作业布置的时机。根据文本类型选择恰当的校本作业完成时间,既有在课前的“语用”学习储备训练,也有课中时文本语用知识和人文情感的自然迁移训练,还有课后巩固提升的语用训练。例如在五下第七组课文“作家笔下的人物”的语用型校本作业布置的时机各不相同。

1.《人物描写一组》:课前要求学生各摘抄出20个写手和脚动作的词语。

2.《刷子李》:课后观察身边一个特征明显的人物,运用“特长+姓”(如飞毛腿张)为题,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特点。

3.《金钱的魔力》:课上请几位性格迥异的同学表演一下他们各自不同的笑容,(也可以提前拍摄成视频,在课堂播放),进行观察,当堂完成。

从以上三项语用型校本作业布置的时机不难发现,为了围绕“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一单元训练总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课前的作业侧重于达成积累内化语言,课中侧重于当堂观察,与文本联通转换,课后则是将学习空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四、注重实践,形式多样

在语用型校本作业的形式上,我们以“语用”能力提高为基点,建构多种形式的立体综合性作业模式,侧重语用能力的理解与活用,记忆与感悟,积累与运用。确立了记忆型、想象型、运用型、体验型、实践型等多种作业形态。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走进西部”语用型校本作业形式有:

1.《草原》:阅读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按空间顺序描写一处游览过的景点,用上直抒胸臆和精笔细描的方法。

2.《丝绸之路》:运用描写实在事物+展开联想的方法描写一幅画面。(一处雕像或景物)

3.《白杨》:对比阅读《荔枝蜜》《石灰吟》等借物喻人文章;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写一段话,夸夸像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搜集的资料,学习直抒胸臆和运用恰当比喻的写作方法。写几句感叹句表达自己对青藏铁路或建设者们的赞美。

5.《口语交际一》:划分小组,设计《“手拉手”活动讨论记录表》;讨论、策划手拉手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填写活动记录表。

6.《习作一》:以小组或个人名义给远方小朋友写一份信,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再说说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7.《回顾拓展一》:(1)讲述一个边疆建设者故事;(2)介绍一项西部大开发工程;(3)介绍一处西部著名景点;(4)了解一种西部民俗风情;(5)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后,分工合作完成“走进西部”手抄报或画册。

本单元的整组语用型校本作业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囊括了查阅资料、整理整合并展示汇报资料、仿写练笔、编手抄报、小组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展阅读、写信等诸多内容,从听说读写全方位促进学生多样化“语用”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样的整体性、系列化、精细化的语用型校本作业体系的持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得到落到实处的训练,才能有益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建华.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3]窦建荣.“语用”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