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章题目中关键词、对应段的阅读方法

2016-05-30 17:07严红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严红莉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老大难。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县份、乡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没有完整读过各类名著,甚至不少学生家里没有一本藏书,而对这些没有阅读基础、没有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做好阅读教学可真太难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但如果只是让学生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就好办多了,让学生多读、多思总有收获就行了呗。可是读了要答题、要考试就不是这样轻松了。如果拿到一篇文章不知其所云——如《白杨礼赞》、《囚绿记》、《石缝间的生命》、《废墟的召唤》,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享受的审美乐趣都很有限,又谈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呢?也更不要说考试答题了!所以,要达成目标,不但要让学生读懂,而且在考试时还要快速读懂才行!那该怎样做呢?那就从题目入手吧,题目中的关键词作用可大着呢!有不少的文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理清结构和思路,从而快速读懂。具体怎么做呢?

一、依据文章内容确定题目中的关键词

绝大多数文章的题目是由多个词组成的,这其中就有体现文章主旨或结构的词,把这个词找出来,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拳打”是关键词,因为“拳打”的情节是文中的高潮部分,最能体现文章或此部书的中心。又如《白杨礼赞》一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礼赞”而不是“白杨”,为什么呢?文章中对白杨的着笔可不少啊!因为着笔再多也是为后文礼赞白杨做铺垫的,写白杨是为了揭示、赞美它所象征的人和人身上的那种精神、意志,所以说“礼赞”才是关键词。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品通过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的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在授课前,可对班级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情况我们可以先了解。接着可请学生从脑海里挖掘出几个关键词对自己心目中的《水浒传》进行表达。可分两层次进行这一思考过程:一个层次为:围绕内容,感知整体;另一层次,立足成就,特色把握。从第一层次中,学生把下列关键词列了出来:梁山泊、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封建恶势力、招安、北宋末年、官逼民反、英雄、农民起义……得到学生积极踊跃反应,教师可次序随意板书学生所提到关键词。再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题目有三个涉及文章内容的词:“花”、“为什么”、“红”,哪一个是关键词呢?文中虽然写了花,写了花的颜色,但“花”、“红”不是关键词,因为文章内容在回答“为什么”,所以“为什么”才是本文的关键词。由此看来,关键词的选择和确定是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结构来确定的。可用得上这个方法的文章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多:如《囚绿记》、《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周庄水韵》、《巴东三峡》、《范进中举》、《最苦与最乐》、《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加下划线的词是关键词)……。

二、找出对应段

找出文章中与关键词对应的文段,把这些文段及文中内容相关不能隔开的文段合在一起,形成文章的一部分,为后面理清文章思路打基础。如《巴东三峡》,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关键词是“三峡”,“三峡”这个词在文中的对应段及相关段落找出来就是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这就合在一起形成了本文的第二部分;又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依据文章内容,“梦幻”为关键词,找出他在文中的对应段就是第五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成了文中的第二部分;又如《范进中举》一文,确定“中举”为关键词,“中举”在文中对应段落为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合为一起就成为了文中的第二部分……,把关键词在文中的对应段合为一部分不是什么难事。

三、理清文章思路

以对应段合成的一部分内容为“据点”把文章断开成三部分——“据点”为一部分,据点前、后各为一部分,“据点”之前的内容按文段的关联,若不可分,就只有一部分;可分,就依文意变化处再分成不止一部分;“据点”后的内容分段道理也一样。据此就可理清文章的思路,划清文章的结构了。如在课堂上学生根本读不懂的《囚绿记》,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快速理清思路去读懂文章。“囚”字是关键词,对应段落为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合在一起成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这样,对应段居于文章中间就把文章断为前、后、对应段三个部分,文章的思路、结构就大致清楚了,归纳后就明白各部分所写内容,再结合文中所写之事“卢沟桥事件”爆发,作者自己不能离开故都,类似被“囚”的烦闷理解文章主旨、立意就容易得多。再如《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这篇文章属于倒叙式的纵向思路。掌握了文章思路,我又根据学生思路的特点,安排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全部理解对,也比无从下手、纯粹读不懂好得多!至少不会像先前不知所云好。

四、归纳中心意思

归纳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当然,有时候表述也可不求完整。高考试题中的有关选择题,为求简洁,较多地使用不完整表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答题时要辩证地认识这一点。

总之,“关键词——对应段——理结构、清思路——明主旨”的阅读方法,基本概括了一般阅读的过程。而且通过关键词、对应段还找到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这为后续阅读解题奠定了基础,使后续相关阅读题的解答变得容易多了。经课堂教学检验,发现它还能提高学生阅读、答题的效率,这不能不说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吧?

所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给学生搭建一个阅读能力提升的平台,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责任。教师要把教学中的感悟梳理、综合,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思考的方法,这样便能让学生阅读容易些、答题容易些,也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能更多的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这正如我们要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通常要带上地图,以便明方向、定目标,这样才能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节省时间顺利到达目的地一样,这张地图就似于这些阅读的方法,有了这个,学生才能更快更准地到达目的地,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吧!

参考文献:

[1]窦晓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1:6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诊错因 知对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