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洁琼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优劣,集中表现在解题能力上。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
【关键词】数学解题能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解题技能”和“解题智能”发展不均衡?笔者认为这就要涉及到“教学”、“学法”、“反思”三方面的原因。
一、就“教法”而言
解题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这需要解题教学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设置最近发展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重视例题的典范作用。因为现在学生的解题仍较依赖例题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从而实现解题的类化。记得在数学总复习中《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我只讲了一道例题:
已知: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 BE=CF,EF交BC于D. 试说明:DE=DF.
思路一 利用平移构造全等三角形说明,共九种说明方法。
思路二 利用等角对等边说明,共两种说明方法。
思路三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说明,共两种说明方法。
思路四 利用平形四边形性质说明,共两种说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进行一题多解,总共概括了15种解法,这15种说明方法将三角形问题中重要辅助线添法、中位线的知识以及平形四边形的性质等都囊括其中。
可见,一道好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如在上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这一节内容时,我根据在一条直线上取不同的n个点能得到n(n-1)/2条线段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从锦屏到凯里要经过的路线是锦屏—天柱—三穗—剑河—台江—凯里,你若是随车售票员,就这几个地方而言你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把这几个地方分别看成是一个点,路线看成是一条直线:
这样需要准备的车票就迎忍而解了。
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从“学习”来看
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两条主渠道:一是听课学习、二是解题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结论”胜于重“过程”,重“程序”胜于重“意义”,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认知生长过程”、“结论发生过程”丝毫没有投身其间、勇于参与探索的热情,机械地等待“结论”的出现、“程序”的发生,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数学思维的程序化,丧失钻研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锐气,最后只有对见过的题型可以“照猫画虎”,对不熟悉的题型则一筹莫展,消极地等待“外援”。
在解题时,学生多数为完成作业任务而作业,缺乏解题前的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后的检验回顾,这种急功近利式的解题方式,造成了数学作业量虽大但效益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迫于教师必收作业的压力,盲目抄袭、对答案,老师改后也不改错,形成数学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
为了抵制学生重“结论”的学习倾向,彻底走出数学作业“一多”、“二假”、“三无效”的误区?酝酿再三,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两条教学策略:
一是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在作业方面,我能减则减,以学生通过精当的练习,实现教师所期望的发展为度,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还采取了分层作业,服从学生“解题技能”和“解题智能”的均衡发展的需要,实现数学题“算法型”和“思辨型”的合理搭配。
二是建立“我能行”数学档案袋,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每道题都由学生讲解、分析,这就少了很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因而,课后我让学生精选自己认为的好题进行分析,重点写出分析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时用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及最大收获等。通过这一策略,这就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
三、就“反思”而言
解数学题决不能解一题丢一题,这样做无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要认真进行解题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都缺少这一重要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提高和升华。
積极倡导学生进行反思外,课外也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放到档案袋内。还让学生书写数学周记:把课堂上老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通过数学周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互通桥梁。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