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探索法进行音乐教学

2016-05-30 09:35刘媛媛刘晶晶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色旋律节奏

刘媛媛 刘晶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25-02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法,除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和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外,还出现了发现法、范例教学法、探索法等,其中探索式教学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即让学生仿照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创造一个更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节奏的探索

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探索法让学生探究节奏的奥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对节奏教学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不同的节奏的特点,以及不同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例如:劳动号子有力的节奏,展现出火热的劳动场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奏简洁,鲜明,中印明确:《二泉映月》开篇一声长叹似的节奏传达出瞎子阿炳的内心悲痛:蒙古族长调的悠长节奏映衬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宽长松弛的节奏常表现抒情优美、庄重深沉的情绪。短小紧密的节奏常表现欢快活波、激动紧张的情绪。在探索节奏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聆听、感悟,通过参与、体会,通过创作来将节奏进行运用。

二、旋律的探索

(1)教学中可通过听辨进行比较,例如播放三种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谈谈:你觉得这三个音乐片段,分别影响和代表着你心理活动的哪三种情绪?①民歌《小白菜》——感人、忧伤;②《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愤慨、激昂;③萨克斯版《茉莉花》——抒情、休闲。

(2)将三首作品进行对比,为什么这三个不同的音乐作品,会让你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呢?分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①下行忧伤的旋律,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没有亲娘疼爱的可怜小姑娘的悲惨形象;②上行热烈的旋律,把中国人民誓死保卫全中国的悲壮情感推向高潮;③平行悠扬的旋律、舒缓的节奏,显得优雅、浪漫。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参与互动、主动探索,对比不用旋律线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情绪。

三、速度的探索

首先,依次播放《赛马》《二泉映月》《光明行》。请学生对比它们的速度并简单谈一谈它们的感受。其次,请学生用拍手游戏来对比与感受一下各种不同的速度。再次,先后播放慢速演奏的《天鹅》和快速演奏的《蜜蜂》。最后请学生自己或自由结组,用适合的速度演唱最喜欢的歌曲,由教师为其伴奏。用这种训练加深对不同速度与情绪的音乐的理解,并且锻炼音乐的创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速度与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间的密切关系,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不同歌曲或乐曲,为了表达作品的情感,需要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而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加以表现,就会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情绪。

四、音色的探索

如教师讲授《音色》时,可用实验探索的方式让学生探索不同音色构成的材料特点,从而获得不同的听觉感受。

例:首先,让一名班里的学生站在走廊里唱歌。

师:刚才那名同学在教室外唱歌,你们能听出她的声音吗?

生:能。

师:如果那名同学在教室外拉小提琴,你们能听出那是小提琴的声音吗?

生:能。

师:如果那名同学在教室外打鼓,你们能听出那是鼓的声音吗?

生:能。

师: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

师: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音响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他们对其它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五、风格的探索

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歌曲,如学习民族风格时,可让学生对比欣赏江苏和东北两首民歌《茉莉花》。选择这两首歌词基本相同,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语言音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让学生探究——对比分析两首《茉莉花》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上行、平行、还是下行),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对比,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首歌的异同点。通过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把握造成民族风格各异的根本原因,加深对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地方特色的形成与地理、方言韵调、衬词等诸多文化要素密切相关,这也是我国名歌多姿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比欣赏两首《茉莉花》,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在听、唱、说、议中发现探索,找出两首民歌的共性与差异。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学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互为启发,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

六、音乐知识的探索

一位教师在为高中一年级上的欣赏课《爵士乐》时,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爵士乐”进行了研究型学习的尝试。当今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爵士乐的音响资料与相关文化的资料、信息等,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而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的介绍作出适当地补充和交流,如引导学生寻找音乐的特点,提出理性的思考交流自己的观点等,教师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动手的能力。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音色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