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欢
摘 要 幼儿园精神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对此目标的达成会事半功倍。本文尝试从幼儿园精神环境的构成部分——幼儿园人际环境、教师自身素质、活动时间和空间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以期达到良好效用。
关键词 幼儿园 精神环境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66
Ingenious Creation of Kindergartens Spiritual Environment
and Foster Children's Good Habits
WANG Hua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934)
Abstract Kindergarten spiritual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ursery environment, there is a subtle effect for children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on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s rich in good spirits on the creation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is goal will be more eff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kindergarten nursery spiritual environment component -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ctivity time and space three aspects proposed method of cultivation children good habits,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effects.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piritual environment; behavior and habits
幼儿是处于迅速发展之中且尚未成熟的个体。他们对暗示的敏感性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在敏感性的扩张,而内在敏感性能帮助儿童心理的发展,并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热爱”。①这里指出了环境与幼儿的密切关系,不仅是幼儿身心的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都是幼儿自身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环境既包括园所、活动场地等显性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幼儿园文化、幼儿园人际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等隐性的精神环境。幼儿园在园所、设备等物质环境创设上的充分,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保教作用和保教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幼儿园能在拥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对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和实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将能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营造融合共生的幼儿园人际环境,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
构建合作包容的教师人际环境、民主平等的师幼人际环境和互助友爱的同伴交往环境,对积极促进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1 教师人际环境
教师在工作中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了教师人际环境,包括同班教师之间、不同年龄班级之间、教师与园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写道:“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他们。”②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之一:好模仿,这也决定了教师作为榜样应注重自己与他人的人际交往。
幼儿的模仿首先是通过注视和探索别人的行动,然后根据已建立的标准调节自己的动作。如果教师彼此之间互帮互动、友爱和谐,在幼儿面前的交往时有意识地使用礼貌用语,幼儿通过观察会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良好品德行为外在体现,也会在后续的学习观察中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就需要教师之间要学会欣赏、赞美,并持有开放、宽容、接纳的心态与他人合作,彼此之间紧紧团结起来。同时,园长要从整体上协调把握和认识教师同事间的关系,改善相关制度、营造一定的氛围来促进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1.2 师幼人际环境
师幼交往是幼儿园最主要也最常见的人际关系表现之一,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③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也通常建立在良好的师幼配合与互动中。
(1)在浓浓爱意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习惯。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都会被小朋友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安慰呵护其他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同时也会将这种关心友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习惯带回家里,传递更多的人。
(2)勇敢说出“不知道”,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良好品德习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在集体教学活动和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教师要勇敢坦率地说出自己也不知道。也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和幼儿一起进行探讨、实验,在发现答案的同时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这种做法激发了幼儿好问、探索和解决未知事物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诚实勇敢的良好品德习惯。
其实,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远不止这些小细节。教师在晨检和送幼儿离园时,彼此之间问好再见;教师需要幼儿帮忙时的“请”、“谢谢”;班集体获奖时,顺势开展的热爱班集体、爱护班级幼儿园公物等活动。教师要善于时时处处从营造良好师幼人际环境中潜移默化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
1.3 同伴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同伴群体与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利用好幼儿同伴群体,营造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引导幼儿发现彼此之间的良好品德习惯,从而互相影响。
如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很多时候孩子“享受”的是告状这个过程,并不追求解决结果。教师应对此进行分辨,需要教师介入进行和解的,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温和处理幼儿之间引发的矛盾,要立足引导幼儿自己发现不足和错误,培养幼儿知错能改的好品质。同时也可以同过开展系列活动,增进同伴间的交往,创设友爱的交往环境。如幼儿园开展的“爱的分享”活动,即幼儿自发从家里带来与班里人数等量的小食品,在下午离园前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彼此之间的友好。这种良好的品德习惯定会在这个温馨的班级里得到无限的放大。
幼儿园教师人际环境、师幼人际环境、同伴交往环境,三者层层递进而又相互影响。教师在良好的教师人际环境中感觉轻松和愉快,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并会以愉悦的心情和幼儿进行互动交往,从而形成平等和谐的师幼人际环境。作为师幼环境中的受益者——幼儿,有了以上两个环境的铺垫和感染,毋庸置疑,互助友爱的同伴交往环境也就形成了。
2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这一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健康,也是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④
首先,教师应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并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在职前、入职和在职这三个阶段,都应树立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观念,利用所学知识有效结合实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整体素质。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行为习惯教育贯穿、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日常生活活动。
如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采用游戏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利用喝水时发出的“咕咚”声,创设“咕咚”游戏,吸引幼儿及时适量地喝水;用“找朋友”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套相同的标签,贴在自己的杯子、毛巾、小床和自己身上等,每次要找到和自己身上标志一样的生活用品等。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图画书、儿歌、音乐、舞蹈等文艺文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如中班阅读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能让幼儿在教师生动的故事讲解中体验到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又如中班音乐活动《猪小弟变干净了》,能使幼儿生动深刻地认识到要爱清洁、勤洗澡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找到好朋友,更能引导幼儿乐意在成人的帮助下尝试学习自己洗澡。
最后,教师要持有一定的信念和情感。幼儿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速成,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应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孩子,用爱心等待这些花儿的绽放。
3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与空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阶段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不仅能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且会受益终身。
3.1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随着对学前课程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整合性成为了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并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个主题活动几乎包含了五大领域的各个方面,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时间,以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设或在活动中生成的目标。
如在一次中班科学课《认识拱形》中,教师想通过以下三个大环节来达到本节课预设的目标:第一,鸡蛋壳的凸面和凹面的受力和分散力量情况实验;第二,呈现有关拱形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图片;第三,让幼儿自己动手搭桥进一步体验拱形是怎样分散其他物体的力量,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拱形。活动环节设计得很完善,但是在开始第十分钟时这节科学活动就草草结束,且教学活动所预设的让幼儿自己动手绘制拱形等也都没有体现。究其原因,即不能合理分配各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时间,从而导致教学不能到达到预设的目标或者不能顺利开展,再甚者不能够促进幼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和新知识经验的获得这种现象。
3.2 巧妙规划活动空间
班级的空间通常被分为阅读区、手工区、发现区等多个活动区域供幼儿学习游戏,规划活动空间的时候要考虑到班级面积的大小、活动材料和幼儿人数的多少等因素,合理巧妙地进行布置。既有适合个人和小组的活动区域,也有集体活动使用的大区域,且制定有一定的规则,减少幼儿在活动中的等待时间。努力做到使幼儿在游戏中保持高度的热情、良好的游戏秩序、愉快的心情,在游戏结束后养成把活动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等游戏习惯。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只是其中一种途径。家庭、社会成员也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习惯养成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提高自身素养,留心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积极恰当地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文明礼貌、友爱同伴、诚实勇敢、讲卫生等一系列良好的品德的教育,多种途径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②玛丽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③ 赞科夫. 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④ 张淑慧.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J].陕西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