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邬文俊
摘要:本文结合湖北省级精品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建设,围绕着如何突出特色,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在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几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体会,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68-02
教育部自2003年起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在高等学校形成覆盖各学科、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就是要高等学校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办学目标,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心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几方面的工作。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围绕着如何突出特色,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做了一些工作。下面结合湖北省级精品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建设谈一谈体会。
一、选择覆盖面广的课程,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等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与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紧密相联系的基础学科,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许多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及其零部件的精度设计、完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图纸设计、正确理解设计图纸上的精度要求、编制符合规范的工艺设计、制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案。仅我校有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包装机械、测控仪器、材料等多个专业学生必修本课程,授课学生每年达数百人。课程覆盖面广,参与教学的教师多,因此搞好本课程的课程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面和整体带动作用。本课程2004年作为湖北工业大学第一批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十几年来,教学团队实行五个基本统一:学习目标基本统一,教学进度基本统一,教学重点基本统一,主要练习基本统一,重要活动基本统一。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习题批改讲解、实验指导、考试评测等教学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学团队经常性地开展集体备课,分享教学资源,通过参加学术专题会议等活动学习其他院校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此外长期坚持统一试卷、集体阅卷,实现评测的一致和公平,促使教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引入最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本课程是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概念多、涉及面广,牵涉的国家标准多,且标准更新快。目前,正处于新老国家标准的交替期,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教学团队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国家标准,重点突出新老国家标准的异同。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新老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又能让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产生、进步、发展,使学生体会到国家标准的严谨与开放,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地处中部的湖北省及周边省份近几年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一大批重工企业落户中部,并得到迅速发展,我校不少工科毕业学生应聘到这些单位工作。教学团队在与毕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工作的新需要,在教学中及时增加有关知识内容。比如配制配合,是以一个零件的实际尺寸为基数来配制另一个零件的一种加工措施,配制配合应用于大尺寸段的单件小批量生产、公差等级较高的重要配合零件的生产和设计。教学团队不仅增加了相关基本概念介绍,还选择了部分应用实例,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团队还把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特色进行了整理总结,2010年教学团队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基础,力求概念清楚,突出应用,根据最新的几何产品技术规范标准,着重阐述最新国家标准的理解与使用,突出介绍了第二代GPS(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也兼顾了第一代GPS标准。此书出版后被多所高校采用,在一些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后提出的一些宝贵意见和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教学团队于2011年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进和提高,完成该书第二版的修改和编写。
三、鼓励特色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适应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教学体制与教学方法改革,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从理论基础教学、试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理论学习与试验实践教学并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团队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实际工程的相结合,通过实例、模型分析、案例讲解,把理论教学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针对创新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几门课打通授课,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国家标准、精度设计等与其他专业课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使学生完成从设计计算、工程绘图、精度设计选择、加工工艺编制等设计全过程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各门课程在整个机械设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国家标准、精度设计与选择及有关检测技术等,通过综合实验把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把理论教学和试验实践教学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一方面要增加试验设备的投入,改善试验实践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配备专职的试验教师,制定试验大纲,同时鼓励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到试验实践教学中去,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2014年2月教学团队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习与实验指导》,本书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各章的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与教材相对应,增加了大量例题和习题,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与计算题;力求强调基础,突出应用,以某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以及主要零件轴、齿轮、轴承、键等为例,从精度选择、尺寸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讲解,将有关章节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通过设置若干个专题实验教学课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测量知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有关几何量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操作方法、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增强学生对各种常见几何量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试验动手能力。此外,教学团队还实行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鼓励学生自选题目进行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几年来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比赛并获奖。
四、利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完成精品课程网络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实现网上教学、网上自学、网上答疑,实现师生互动。将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解答等放置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并将教学团队完成的相关教研项目成果(例如典型试验、演示录像;部分科研实例的应用录像)放置在精品课程网络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专门开设答疑专区,由教师定期回答学生的提问,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精品课程网上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访问者不断增加,特别是部分工程实例的录像,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发展
教师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打造、拥有一支优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经过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至今的十年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由开始的五人,发展成一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领军、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十余人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近两年吸纳多名年轻博士加入,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对他们进行传、学、帮,保证了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持续性。近五年,教学团队中有三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人承担省、市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学校教学成果奖一项,出版教材二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截至目前,全系共有三个省级精品课程、二个校级精品课程,激发了教师重视教学、参与教学、自觉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全系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三项、校级教研项目五项。
六、结语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也带动了整个学科的良性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通过网络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丰富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2]彭佳文.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3]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