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时代的碰撞

2016-05-30 04:18:55薛长刚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

薛长刚

摘 要:近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的西欧,大学产生的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大学之所以能在以黑暗和蒙昧著称中世纪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究其主因,有以下几点:一、基督教的知识传承与积累;二、城市的复兴与贸易;三、12世纪的文艺复兴;四、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类的求知欲。可以说,大学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只有在中世纪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土壤中,再加上人们从蒙昧到觉醒的那一刻所迸发出来的强大欲求,才使大学的创立成为可能。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阿贝拉尔;文艺复兴;学者共同体

大学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特殊历史与文化的产物,是中世纪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关于大学兴起的条件与原因,许多西方学者都作过相关的论述与阐发,笔者认为,大学的诞生是中世纪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督教为大学产生提供了组织基础和知识积累。

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在蛮族接连不断的打击和入侵下最终于公元476年灭亡,蛮族的入侵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学校,只有满足教会需求的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存活了下来。[1]根深蒂固的文明传统倔强的残留在基督教学校中,[2]这里由于拥有若干能够读书写字的有文化的修道士,而成为传承文明的“堡垒”。在这种情况下,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研究中世纪大学史的拉斯达尔认为:“中世纪残存的许多古罗马世界的文化遗产正是由于基督教的关系才得以保存下来。”

修道院学校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以“七艺”[3]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程。修道院学校通常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利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后来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的学习课程。“七艺”课程,成为以后中世纪大学所普遍教授的基础课程。其次,使经典著作得以保留。通过修道院学校和僧侣,很多古典文化和古典著作得以保存,为中世纪大学积累了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重要知识材料。很多僧侣在热心传教的同时,利用修道院的图书馆资源,抄写旧书,写作新书,因而保存了很多古代文明的典籍,修道院学校的图书馆以及寺院的缮写室成为了西欧高等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播的主要机构。[4]第三,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11到12世纪,教堂学校日益发展,逐渐占据了教育和学术的领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为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的人力资源,同时也积累了相当的办学经验。直到12世纪左右,在今天的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大教堂附属学校都是当地最为活跃的学问中心。

(二)城市的复兴与贸易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大学存在的基础是城市,城市为大学提供了各种赖以存在的必需条件。中世纪大学大多以城市的名称命名,这不仅表明了大学与城市之间不可割裂的必然联系,而且也表明城市是大学的发源地。

城市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城邦的繁荣。在中世纪前期,由于蛮族连续不断的入侵,罗马帝国残留下来的城市已破败不堪,早已失掉经济中心的地位。从10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以及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城市开始复苏,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市民阶层也随之兴起。城市的出现,不仅带来了贸易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思想的自由,美国学者拉尔夫认为:“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的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5]城市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和精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知识阶层。法国学者勒戈夫认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的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6]中世纪的城市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治性,城市中的各阶层市民也逐步取得了与日俱增的独立地位,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经验使得商人和手工业者们形成了新的共同观念和市民精神,他们开始建立可以用集体力量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行会。在这一时期,许多学生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纷纷来到一些名师荟萃的中心城市,他们作为外来者,权益和地位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保障,迫于无奈,学生和教师便仿照城市当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做法,组织了若干的“学者行会”,后来逐步演变成大学。实际上,大学最初的含义就是“行会”(universitas),即为争取法律地位和自身权益而组织起来的学者共同体。

总之,以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繁荣为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提供了客观基础。城市提供了大学所必需的场所,城市自治带来了思想自由,也给大学提供了组织参照,城市发展起来之后还产生了医疗、贸易、管理等各种实际的需要,给教育领域,尤其是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欧洲中世纪早期,传统的教育形式仅限于“七艺”,除了语法、修辞、逻辑的一些空洞的原理和算数、天文学、几何学和音乐的一些基本训练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教。然而在11至12世纪之间,由于十字军东征以及古典翻译运动的影响,引发了一场知识与文化领域的大复兴,新的知识开始大量传入欧洲,包括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的著作,新的算数学,以及在黑暗时代一直处于湮没无闻状态的罗马法文本等。[7]这一时期的知识爆炸就称之为12世纪的文艺复兴。

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几乎丧失殆尽,可是在诸如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开罗、西班牙等穆斯林占领区地,却保留了一些希腊文明。由于这里的伊斯兰征服者采取的宽容和开放政策,反而使希腊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并在地中海西部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灿烂的伊斯兰文化中心,汇合着阿拉伯文化、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在当时,欧洲人受物质利益的驱使,再加上宗教狂热的鼓噪,他们对地中海沿岸各国发动了近两百年的侵略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大大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它打开了一个陌生的东方世界的窗口。通过征服,欧洲人接触并带回了东方世界广泛而丰富的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带回了大量的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经典学术著作。从此,“欧洲人开始接触到阿拉伯世界新奇的宗教与哲学,开始领略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亚里士多德,以及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评论,甚至最终回归到原初的那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8]

东西文化接触与交流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拉丁文翻译运动,这主要是指9-13世纪,大量原始经典著作由阿拉伯文、希腊文翻译成欧洲通用语言——拉丁文的过程。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地区是最早开始进行古典文献翻译的地方,比较著名的有阿威罗伊的哲学著作、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在这里翻译。欧洲最主要的翻译运动在西班牙,那里的学者不仅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而且还出版了许多穆斯林和犹太学者的著名译本。

从古典翻译运动开始,欧洲人开始重新认识古典文化的面貌,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等。另外,一些伊斯兰文化的杰出成就,如阿维森纳的医学、哲学著作、阿威罗伊的著作,以及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也都传入欧洲。[9]大量的翻译特别是12世纪的古典文献翻译运动,在融合东西文化的过程中,使西欧的知识领域活跃起来,萌生了欧洲现代学术,为大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四)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类求知、发展自身的欲望是大学产生的直接动力

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以及贸易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中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因此,就要求有一批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这一社会需求是促进大学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佛罗斯特认为:“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职业训练,时代需要一批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大学热心接受这个挑战。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10]

实际上,进入中世纪大学求学的学生,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冲动外,大多希望获得基本的职业技能训练,借以满足个人欲望,实现个人发展。西方学者克拉森引用了巴黎大学著名的神学教师阿贝拉尔的自白和当时的宫廷重臣彼得的名言,阿贝拉尔说:“是贪婪和野心促使他从事教学。”彼得则说:“有两样东西促使人们刻苦学习法学,那就是追逐权力和追求名望以满足虚荣心。”[11]克拉森由此认为:“从一开始,教育就受到探索真理的基本冲动与众人获得实际训练的需要之间张力的支配。”[12]法国学者格伦德曼认为:“刺激大学出现和成长的根本原因是对学术和科学的兴趣,是学习和了解世界的需求,是探索知识的欲望”。[13]

毋庸置疑,人类自身的求知欲与追求名利的欲望确实是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之一,如果没有理性主导的探索知识的精神冲动,当然就不会有大学,但精神本身并不能创造大学,大学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只有在中世纪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土壤中,再加上人们从蒙昧到觉醒的那一刻所迸发出来的强大欲求,才使大学的创立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哈金斯著.梅义征译.大学的兴起[M].上海三联书店,113.

[2]海斯汀·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第一卷)[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4.

[3]这七门学科又可以分为比较基础的“三科”和较为高阶的“四学”。所谓“三科”指的是辨证、修辞和文法;“四学”则指算术、几何、音乐以及天文。

[4]克里斯托弗·道森.长川某译.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41.

[5]拉尔夫.罗经国译.世界文明史[M].商务印书馆,1992:30.

[6]雅克·勒戈夫.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商务印书馆,1996:4.

[7]哈金斯.梅义征译.大学的兴起[M].上海三联书店,3.

[8]海斯汀·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第一卷)[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9.

[9]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演进[M].商务印书馆,2010,6:46.

[10]S.E.佛罗斯特著.吴元训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华夏出版社1987:159.

[11]吕埃格主编.张斌贤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12.

[12]Classen,Studiun und Gesellschaft im Mittelalter,ed.J.Fried(Stuttgart,1983) P.25转引自吕埃格主编.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

[13]H.Grundmann,Vom Ursprung der Universitatim Mittelater (Darmstadt,1957,2nd edn 1960 ),P.36,39.转引自吕埃格主编.张斌贤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12.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同时期中国绘画解读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0:52:33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贵族缘何热衷赞助艺术事业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39:51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20:11:39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3:00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4:56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2:47:49
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
考试周刊(2016年56期)2016-08-01 06: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