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摘 要: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高等学校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使用成本的降低,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涌现了不少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的努力。2012年,幕课“海啸”席卷全球。幕课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可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时至今日,全球各知名高校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将本校课程向世界开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文就将以幕课为切入点,通过对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的研究,阐述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在线开放课程;移动学习
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建学院以来,面对面的学习方式被一直保留下来。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在今天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高度网络化和各种技术汇聚在一起,使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和范围极大地拓宽,学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我们开放,它给传统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也给现代教育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1]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通过把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结合,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可以访问互联网,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来了解未知的知识。现在,人们已经不仅满足于这种基于知识点的学习,网上公开课的出现使人们可以系统学习某个课程的知识,这种网上课程既是免费的,又是世界知名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这种近年出现的在线学习方式形成了对传统大学教学方式的挑战。另外,人们还希望这种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够不受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随时随地进行,因此,利用移动互联网来传播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一、在线开放课程——幕课和SPOC
1.幕课“海啸”
2011年底,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Andrew和Daphne发现两人放在网上的开放的课程上线不久竟然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十余万人的报名参与时都被震惊了。因为对于平均每年面授400人的Andrew教授来说,要想在斯坦福的课程拥有这么多的学生,意味着他要连上250年的课。于是,两位教授出走斯坦福,成立了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致力于创办一个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的免费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Coursera成立之初便与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合作,很快便获得了来自全球各地的68万名学生注册了43门课程,上线4个月后,学生人数突破100万。至于当下,他们已经获得了数千万美金的投资,百余所世界级名校的课程合作,来自全世界六百多万的注册用户,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秒2到3个的增速变化着。
201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手发布了一个名为edX(https://www.edx.org/)的网络在线教学计划。同coursera一样,edX同样免费向大众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截止2013年10月,edX已经与29所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其中包括4所中国院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在美国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平台运行不久,英国也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幕课平台——FutureLearn“未来学习”(https://www.futurelearn.com/)。FutureLearn创建于2012年底,由英国开放大学的下属公司运营和管理,2013年9月18日正式启动,首批联络了12所英国一流大学以及英国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协会等,向全世界提供公开、免费的在线课程。第一批课程共12门。截止到2014年2月,FutureLearn提供的课程已达到35门,注册学习的用户覆盖全世界160多个国家。英国在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和产业化都领世界潮流之先,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望更是享誉全球。FutureLearn的创建又使英国在高等教育网络化和国际化方面与美国一道步入了世界第一阵营。
2013年4月,澳大利亚公开大学(Open Universities Australia)主持创立了免费的MOOC平台open2study。主要通过与澳洲的大学机构合作(也有非澳洲学校,如华南理工大学)上线开放式课程。目前涵盖了包括艺术,人文,社科,科技,培训,金融,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方面的课程。同coursera、futurelearn等其他MOOC平台一样,open2study同样也为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的社区,被称之为教室(classroom)。你可以在一门课程还没有开课的时候加入这门课程相应的教室,完善自己的资料,同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同学分享、交流,还可能一起去参与一些线下的见面会。
2012年至今,中国高校建设了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程的使用情况与课程的建设规模并不相称,如何使优质课程资源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起到开放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中国国家开放大学袁松鹤博士撰写的《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2014)中提到中国大学自2013年初开始加入到MOOC建设实践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4所大学加盟edX。(edX,2014)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立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6所大学加盟Coursera。(Coursera,2014)其中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同时加盟了edX和Coursera。201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FutureLearn在伦敦就MOOC建设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该平台开设优质课程。(董川峰等,2014)加盟合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引进国外的幕课,二是推出中国本土的幕课。在课程引进方面,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与edX签署合作协议,获得edX课程在大陆地区的唯一授权,目前“学堂在线”共有120多门由edX联盟高校提供的幕课。在课程开设方面,目前8所加盟高校一共在国外幕课平台上开设有50多门课程,涉及计算机、社会、历史、医学、文学、民俗、艺术、经济、法学、建筑、电子电路、传播、地理、数理化和烹饪等多个专业门类。从学科大类来看,文科和理科课程居多,工科课程较少。
2.SPOC的兴起
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和戴维·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推出了世界第一门软件工程幕课(Coursera的第二门幕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第一门幕课),首次提出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概念。该概念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幕课与校园教学的结合,并在世界各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教授指出:我们提出SPOC是为了将幕课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幕课资源可以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用户群。简单来说,它是将幕课资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其基本形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幕课的讲座视频或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SPOC的目标是实现幕课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例如,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使用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阿纳特·阿加瓦尔教授(Anant Agarwal)的电路原理课程进行教学。在这个SPOC中,教师利用幕课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自动评分系统给予学生快速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与本地教师和助教一起进行实验和设计等活动。这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授课教师的时间,而时间正是教学中最稀缺的资源。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学生在这个SPOC中,相比于曾经一直使用的教学材料,第一次考试成绩高出了5%,第二次考试成绩高出10分。更引人注目的是,该课程的通过率(取得“C”或更高)从之前的59%提高到91%。可见,通过SPOC,校园教育质量确实提升了,教育成本也降低了。[3]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同样也开始了对SPOC的探索和实践。“云计算与软件工程”课程是清华大学首批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试点课程之一,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核心课程,面向30名顶尖学生开设。清华大学专门为这门课程安排了翻转课堂教室在每节SPOC前,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学堂在线”平台观看英文原版课程的视频。课堂中,第一学时(每次课3学时)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和第三学时学生采取结对编程的形式来完成作业。课堂讨论的形式并不固定,包括幻灯片展示、关键概念阐释、问答形式以及代码分析等。课程作业与分成概念自测题和编程作业两部分。自测题和编程作业全部通过“学堂在线”网上提交,系统自动实时批改并反馈。编程作业在截止日期前可以反复提交,自测题则只能提交一次。在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组成4-6人的团队(这一规模符合敏捷开发团队的大小),使用敏捷开发流程,为一个真实的客户开发一套应用程序。在开发过程中,要求团队进行5次迭代,逐步完善所开发的功能。每隔一周学生会有一次展示其项目最新进展的机会,要求每次展示由不同学生进行。听众(包括用户)可以给学生团队反馈,对于提出有益反馈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经过SPOC教学后,近70%的学生对于其团队工作持积极的态度。在当期选课学生中,有一个团队在课程结束之后仍然继续为客户完善项目软件,另一个团队则已经计划以课程项目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创业。可见,SPOC教学模式改善了软件工程教学效果。另外,SPOC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增加学生课程投入时间。调研发现,在“云计算与软件工程”SPOC中,学生平均每周花费时间(包含观看视频、讨论、做项目等)为9-10小时,高于他们在其他课程上所花费的时间。[4]
综上所述,通过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讨论,翻转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加讨论、实践的环节,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等综合能力,激发学术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SPOC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3.针对幕课的教学研究
从2012年开始,国内关于幕课的研究中出现了对教与学的关注,特别在2013年,围绕教与学的研究成为幕课相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樊文强(2012)从学习支持的角度剖析了幕课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幕课中学习支持的关键点在于保持学习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平衡。李明华(2013)比较了三种幕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完全网络授课模式,网络课程+学生自助式面对面互动模式,网络课程+本地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度参与教学模式),并认为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基于幕课的教学模式。刘禹、陈玲(2013)认为,幕课当中发生的学习属于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进而分析了其优势。王萍(2013)比较了基于幕课的不同教学模式,并从学习支持、学习分析、学习生态等角度关注了幕课中的学习。张振虹等(2013)认为幕课的兴起体现了从课堂到学堂、从教到学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并指出未来幕课将在学习交互、学习评价、支持特殊学习环节三个方面有新的发展。邓宏钟等(2013)探讨了幕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知识体系网络的构建。潘雪峰等(2013)从学习者体验的角度研究了包括幕课在内的在线教育产品的设计。对幕课教与学的层面的关注从总体上来看数量还远远不够,已有研究的深度也还有待挖掘。
目前,国外对幕课中的教与学相关课题研究较多,尤其关于幕课中学习者和教师的体验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相对国内关于幕课中的教与学的研究,国外这部分研究选题更细、更集中。如:SuiFai John Mak等(2010)关注了幕课中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博客和论坛);Kop等(2012)认为应当把注意力从资源转向“人”本身,认为应当多关注幕课中的学习者,要鼓励在学习者与后续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开展有意义的学习;Stephen P. Balfour(2013)研究了在幕课当中使用基于机器的自动作文评分和基于真人的标准同行评议会有何差异;Duke大学(Yvonne Belanger 和Jessica Thornton,2013)研究了该大学基于Coursera开设的幕课“Bioelec tricity”,关注了学生的行为和成果、学生注册课程的动机、期望和体验、学生完成课程的促进因素和障碍,以及教师的体验,认为阻碍学生完成幕课的障碍有缺乏时间、缺乏课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不能完成从概念到实践的跳转;Cathy Sandeen(2013)研究了幕课中的学习评价,认为幕课中的学习评价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获得都是个难题,各种评价方式都值得尝试(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郝丹,2013)。
二、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
和幕课一样,翻转课堂同样起源于美国。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作“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起源也颇具戏剧性。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帮助缺课的学生,将化学课程录制成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答,意想不到的“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5]
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一时间诸多学校纷纷投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课堂内容由知识讲解传授变为问题讨论研究;技术应用由内容展示变为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工具;评价方式由传统的纸质测试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美国的大学教育在诸多方面展现了其先进之处。“自由的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给出的界定是“一种能够增强并培养个体应对复杂性、多样性和变革的能力。它既强调更宽广范围的渊博知识,例如包括科学、文化、社会在内的知识,又强调在某一特殊领域内取得的专业成就。许多高校教师发现,翻转课堂的这些特点正服务于“自由的教育”理念下的具有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自由人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移入大学教育,将适合于翻转的知识点采取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翻转的知识点采取学生课上学习为主的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不仅实现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移动学习
在人类社会中,学习手段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其桥梁和纽带,也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怎样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促进学生快速、有效、个性化、愉悦地学习是当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启动“Mobile Education”项目以来兴起,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6]
移动学习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境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等新技术融入到教育与培训领域,它又区别于一般给予优先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是必须的硬件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市场营销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就移动终端设备而言,现在人们拥有的手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设备,而更应该算得上一个小型电脑,而且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可能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以至于很多新出现的设备人们在其研发推出时还不知该怎么具体称呼它,如Google眼镜等可穿戴的移动终端。在以前的依赖于台式电脑的“固定化网络”时代,学生不可能将台式电脑带入所有课堂,涉及计算机与网络的课程也只能在特定的配置有可以上网台式电脑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而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方便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移动终端设备带进课堂,相对于课堂上老师进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滑动手指即可以搞懂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在改变人类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教育的初衷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是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技术的确很重要,但技术只是手段而非本质。技术的现代化不等同于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本质是“人”,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她)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促进个人的成长,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本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所做的研究只是浅尝辄止,还有很多内容未能涉及,如教育大数据、教育云、创客教育等,这些内容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Curtis J.Bonk.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大力,杨成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方式变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
[3]张麒.哈佛慕课深度谈[J].开放教育研究,2014.
[4]孙茂.松雏凤清声桐花路——清华大学的MOOC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
[5]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薛恒威,薛恒威.基于4G移动学习的研究及系统设计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J].2015,03.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