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一、概说
饮食是极为平常又极为重要的事。它是人类生存和改良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饮食文化是人类制造食品的各生产领域和从饮食实践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反映这二者多种意识形态的总称。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谱文化,上至国家的大政方针,下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①。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并成为融入进程中发展的民族风俗和习惯,也因此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表征。饮食文化既能鲜明地体现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又是其他国家人了解一国文化的最佳途径。了解饮食文化的异同点,对增进彼此了解促进国际交往融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②而传统节日上的饮食就更具代表性,以此为切入点来认识中韩文化“同中见异”的关系比较合适。春节和中秋节是两国最重视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下面我们就以这两个节日饮食为例,来比较一下两国文化的差异。
二、中韩春节饮食之比较
(一)中国的春节
春节的称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周代称之为“元日”,“正月初一,三元之日也”,即新一年的第一天、第一月、第一季,先秦时称“上日”“改岁”,唐代时叫“新正”。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改夏历,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才把农历的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从古至今,春节都是人们欢庆农业丰收的喜庆之日,但是同时又畏惧鬼怪在此时作祟。在这种欢庆与恐惧相交的矛盾中,春节的饮食自然成为避邪防病并与时令食物相结合的产物。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旦这一天“长幼悉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缪牙饧,下五辛盘。”花椒味辛性热,对伤寒杆菌、痢疾、肺炎有抑制作用。而柏子仁能益血润肠,养心安神。五辛盘可以避瘟气通五脏,只有缪牙饧是单纯的营养食物。可见在当时初一的全部食物中避邪防病的占了大半。③唐代春节食物没什么变化,至明代桃汤、五辛盘、缪牙饧都被淘汰,只剩下椒柏酒,并加之“百事大吉盒”是由“柿饼、荔杜、栗子、熟枣”组成,最重要的是明代还多了吃饺子的内容,将馅儿由面包裹而成。暗包银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的说法。到清朝,春节吃饺子已经盛行,在“更岁交子”时,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之义。饺子外形如同元宝,又有“招财进宝”之义,所以就形成了春节必吃饺子的习俗。
与饺子一样,春节必吃的还有“年糕”,最早是为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取“年年高升”之义,表达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愿,寓意吉祥。年糕的雏形是汉朝的“稻饼”。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有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北方的白糕、塞北的黄米糕,吃法也多样,可蒸、可炸,南方还有片炒、汤煮的吃法,味道甜咸皆可。
(二)韩国春节饮食
韩国正月第一天叫元旦,也叫岁首、年首。早在新罗时代就开始过春节了。虽然在1894年,即高宗31年韩国改历法为阳历,但春节的习俗还是被国民保留下来了。春节要吃“岁餐”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岁餐就是年糕汤。韩国崇尚太阳,崇尚白色,白色的年糕表示用虔诚的心去迎接新年,代表天地万物得到新生的意思。做成长条形状,是表示希望财富能延伸下去。把条糕切成钱币形状是希望能实现积累钱财的愿望。
(三)中韩春节饮食比较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1.重视程度不同。中国的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从准备到庆祝一般持续的时间很长,进入腊月就开始备年货,有些地区的庆祝一直到正月十五。需要准备的食物种类繁多,鸡鸭鱼肉海鲜等都涵括在内,近些年龙虾海参鲍鱼更是餐桌常见,食物的煎炒烹炸多种方法都运用在内,而且每年的年夜饭的菜品都不同,不断翻新。从春节的饮食上可以折射出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韩国的春节是民间的第二大节日,一般只在初一这一天祭祖比较重要。
2.因主题不同而凸显不同的氛围。同样是吃团圆饭,中国春节最重要的一顿饭是年夜饭,也就是大家共同守岁的那顿饭。年长者守岁是为了“辞旧岁”有珍惜时光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而韩国春节的团圆饭是要在正月初一祭祖之后才能一起吃。同样饭桌上都有年糕,都有“岁酒”,中国的年夜饭,除了饺子、年糕、鱼是必需的,其他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调配,摆放亦无特定的规矩,除了鱼头要向着长辈摆放。年夜饭和祭祖的供桌上的供品是分开的,供品食物要在正月初二送年以后方可分食。韩国祭祀祖先的祭品在正月初一结束后,即可全家一起享用。供桌食物的摆放也是有规定的:生东熟西、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左饭右羹,不能随意摆放。中国春节以“团圆”为主题,其次是祭祖,所以中国春节的团圆饭是在鞭炮的噼啪声、春晚的欢愉声、互相拜年的祝福声中,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地度过的。韩国春节的主题是祭祀,其次是团圆,因此团圆饭是在安静庄严的气氛中进行的,整个祭祀环节必须按照传统方式一丝不苟地完成,体现出“重孝道、尊逝者”的文化内内涵。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两国春节的主题都是祭拜祖先和阖家团圆。所不同的中国的春节饮食是在继承中发展,以人为核心,以团圆为主题,同时也没忘记祖先的恩德。韩国春节的饮食变化不大,祭祖的风俗延续千年而未改更体现了韩民族重传承的文化特色。
三、中韩中秋饮食之比较
(一)中国中秋饮食
月饼又叫“团圆饼、胡饼、宮饼”等,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容。有关记载在唐代已有,宋朝开始多起来,苏轼的《留别廉守》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已普遍,崇祯《嘉兴县》记载“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④北方的月饼以京式的为主,里面加蜜饯、青红丝、芝麻、核桃、糖桂花等。南方的广式月饼皮儿薄,入馅儿原料丰富,有五仁、百、果、莲蓉、椰丝还有咸味儿的蛋黄、香肠、叉烧肉、火腿等。
(二)韩国中秋饮食
韩国的中秋节又称“秋夕、仲秋、嘉俳”作为原生性传统节日,是韩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韩国人在中秋节必吃松饼,因为在蒸制过程中为防止饼黏在蒸屉上要放上一层松针而得名。松饼和月饼一样都是代表性节日食物。另外还要喝土卵汤,即芋头汤。因其形状是卵形而得名。中秋正是芋头收获的季节,土卵汤理所当然的成为中秋节重要饮食之一。有那么多好吃的,当然少不了酒,“秋夕酒”又名“新稻酒”,由当年所产的新稻子酿成,这酒以成为韩国中秋节上最受欢迎的饮品。
(三)中韩中秋节饮食比较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中国中秋食物最具代表性的是月饼,一切活动以“月”为中心,古代有祭月仪式,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现代赏月风俗源于祭月,但是已经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望月、赏月活动了。圆形的月饼象征着十五的满月,寓意团圆美好,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与家人的团圆融合在一起,一派温馨和谐的氛围。
韩国中秋节的饮食更具有时令性,松饼、秋夕酒、土卵汤每样都是秋天的收获。人们要感谢上天赐予的食物,同时不忘先人的恩惠,所以韩国中秋的核心内容仍是祭祖,表现了韩国人对传承的重视。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韩春节、中秋节两个节日饮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的文化具有同源性,其表现在:首先节日饮食都有代表性的食物并具有相似性,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中国春节要年糕,韩国春节要喝年糕汤。其次重视家庭的内涵。不管是中国以“团圆”为主题的庆祝方式,还是韩国以“祭祖”为核心的方式,都是也家庭为单位,都要“回家过节”。突出了“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后节日本身的内涵具有稳定性。春节、中秋节在两国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未随社会的变迁而变味,其核心都被继承下来了。
但是饮食体现了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两国节日的不同饮食和不同庆祝方式当然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其差异性表型在:首先是对“吃”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头等大事”将食物的美味作为人生的至乐来追求,所以节日上中国更注重吃的内容,而韩国更注重吃的仪式,祭祖的规矩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所以是形式大于内容。其次是对“家”的概念界定不同。中国两大节日以家为单位,而这个家是小家,是一个家庭。韩国以家为单位是“大家”是一个家族,韩国家族文化是社会制度的基石,现在大多数韩国人仍对家族的姓氏和家谱很了解。
我们通过了解两国节日的饮食,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两国的文化习俗,这对两个政府以及民间交流都有积极的意义,希望两国友谊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1999年.
[3]王子今.趣味考据[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4]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
[6]李惠珍.韩中节日习俗比较研究[J].博士学位论文.
[7]林宪生.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8]李子银.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教文汇,2007年.
注释:
①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②金菩提.韩中节日饮食文化比较[M].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③王文全.中国传统节日趣谈[M].内蒙古出版社,2006年出版。
④常华建.岁时节日里的中国[M].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韩朝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