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阜新地区花生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现已稳定在250万亩左右,花生已成为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但随着连作时间的延长,花生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地下害虫的危害已构成花生生产中重大威胁,因此防治好地下害虫对于保证花生生产安全,提高花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对花生地下害虫防效较好的药剂,2014年作者进行了花生地下害虫的药剂筛选试验,以期找到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及组合,供广大农户选用。
关键词:阜新地区;花生;地下害虫;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 S43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3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噻唑膦颗粒剂,河北智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8克/升阿维菌素,安徽美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甲基异柳磷乳油,青岛双收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辛硫磷颗粒剂,山东瑞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毒死蜱颗粒剂,河北好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作物为花生,品种为阜花12,防治对象为花生地下害虫。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在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该地块地势比较低洼,多年种植花生,且地下害虫发生严重。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7.0,土壤有机质含量1.3% 。花生栽培采用露地栽培方式,2014年5月1日播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000克);(2)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18克/升阿維菌素(每667平方米用量500毫升)+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150毫升);(4)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5)空白对照。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平方米,总面积750平方米。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各药剂处理拌成毒土,方法是药剂与适量水混匀,然后对上细沙土20公斤/667平方米混合均匀制成毒土,于成虫出现期(花生开花初期),在花生垄侧旁开沟施药。
1.5 调查方法
收获之前,每小区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调查样点内花生总株数和被害株数,总果数、被害果数,计算被害株率和虫蛀果减退率。挖土取样调查,还是按照“Z”字型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米×1米×30厘米土内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并测量每小区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株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被害株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被害株率最低的是处理2,被害株率为2.24%,比对照下降了63.4%。另外,处理4的被害株率也比对照下降了59.5%,效果明显。
2.2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引起的被害果率及虫蛀果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过药剂处理的对照被害果率达到24.24%,而各药剂处理后被害果率明显下降,为7.2%~11.29%,其中处理2和处理4的被害果率最低,分别为7.2%和7.67%。各处理虫蛀果减退率分别为53.42%、70.3%、55.28%和68.36%,其中处理2的虫蛀果减退率最高,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
2.3 各处理对花生地下害虫虫口减退率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区地下害虫的虫口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其中处理2的幼虫数量最低,为0.87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达到了80.7%,处理4的幼虫数量为1.02头/平方米,虫口减退率为77.3%,而处理1和处理4的虫口减退率也都达到了60%。
2.4 各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区花生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处理2 花生亩产最高,达到182.2公斤,比对照增产20.74%,其次为处理4,亩产达到174.8公斤,比对照增产15.84%。处理1的增产幅度较小,仅有6.3%。
3 结论
试验中筛选出10%噻唑膦颗粒剂+5%毒死蜱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这2种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处理使地下害虫造成的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都显著低于对照,虫蛀果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0.3%、80.7%和68.36%、77.3%,且使用这2种药剂使花生产量大幅增加,增产率分别为20.74%和15.84%。推荐用量为:10%噻唑膦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500克)+5%毒死蜱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25克);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量1500克。
另外,考虑地下害虫不同的发生程度会对试验的结果产生影响,为了增加试验效果的准确度,该试验应在地下害虫发生的不同年份及不同作物上继续进行2~3年试验。
参考文献
[1]李正武,余小清.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2010,(04).
[2]朱世宏,王红旗,范永山.浅谈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04):25-26.
作者简介:郭志强,大专学历,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作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