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丰年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鉴赏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14—01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尽量上好自己的每一堂音乐教学课,充分完成音乐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和陶冶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呢?
一、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有的放矢
音乐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教师的备课如果像其他学科那样,将重点放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上,那么就可能将一堂本来多彩的音乐课上成死板、呆滞的历史课或者其他理论课,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单是一些音乐常识和音乐知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对教学中每一个音乐作品的了解和准备,要真正吃透和熟悉教学中的每一个作品,要确实做到从音乐的角度去讲音乐,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才会多变,才会充满活力。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么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于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可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要给学生有视觉上的和谐和美感。还有,教师的衣着要得体,美观大方;教态要自然,示范动作要有美感;要进行“微笑教学”,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喜欢你,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教师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节中,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了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还请了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跑龙套”。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四、教给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先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特点等抽象知识讲给学生,然后再听、再欣赏。这样,学生本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便被局限在了一个小框框里。而创造性地“听”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不仅能听、会听,而且可以创造性地听——“听”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一首乐曲,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从节奏、旋律、节拍等音乐要素上来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从而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听”出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如,在欣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时,我想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用心用情去感受这部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要素,让他们边听、边领会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民族特征。他们听出了黄河的苦难,听出了黄河的咆哮,更听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从音乐的视角重温了历史,又从历史的视角创造性地“听”出了《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迪。
五、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互动”,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活动起来,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而是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通过情景模仿,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的理解,用肢体语言随音乐的进行表现出来。例如,在欣赏《黄水谣》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把日本鬼子奸淫掳掠、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景真实地表现出来;或边听边舞,即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模拟演奏,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交响乐队的位次坐好,每人胸前贴上乐器名称,配合指挥,当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乐器演奏时,就要按自己代表的乐器作模仿表演;或歌曲接龙,即每位学生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第一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收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丰富其课余生活。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