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田思
【关键词】 生物教学;课堂结尾;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12—01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下一堂课的前奏,是课外活动的铺垫。出色的课堂结尾,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不是宣告学习的结束,而是衔接前后内容、联系课内课外学习的纽带。因此,精心设计生物课堂结尾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生物教学中结尾的常见方法,谈些自己的体会。
一、归纳小结法
教师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小结,以增强学生记忆,加深理解,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如,“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学完后,归纳为如下几点:2个作用(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2次毛细血管网的形成,3个比较(血浆与原尿、原尿与终尿、肾动脉中血液与肾静脉中血液);1种疾病(肾小球肾炎),3点意义。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零碎分散变为集中,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化、完善化。
二、设置悬念法
给学生设置悬念,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一种似懂非懂、不能满足的心理,这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堂课讲完了,笔者按所讲内容设疑,能达到“课尽而意不尽”的效果,激起学生课外探索的兴趣。
如,学习了“蚯蚓”这节课后,笔者提出这样的假想:“如果把蚯蚓放到太阳光下,结果会如何?”下课后,学生进行了讨论,有一部分学生预习了昆虫后才找到了答案:因为没有外骨骼,蚯蚓会由于水分大量被蒸发而死亡。
三、比较异同法
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生物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生物课的结尾就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成知识网络。
如,讲了“乳房生物反应器”,人类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有许多好处,其中就有一个是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从而强调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结尾与下节课导入的衔接与呼应。
四、事实震撼法
在生物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也是生物课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制作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在“贝格尔”号上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收集大量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和证据,经大量观察研究分析,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这样,学生既受到理的教育,又受到情的感染,情理交融,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幽默风趣法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例如,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可编成如下歌诀:能用低镜勿用高,操作规程要记牢;禁手抚摸目物镜,擦镜纸擦效果好;勿乱转焦转换器,载物台保洁干燥;取送镜时轻拿放,右手握臂左托座;对光观察先下上,先低后高最基本;实验完毕复原样,送回原处保存好。
总之,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艺术,其中奥秘无穷,方法很多。教师不能在教学内容讲完后就匆匆结束,草草下课,应该认真研究并设计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