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生利(1986—),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助教,法学硕士,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传统哲学对于人之为人,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马克思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比较人性与动物性和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向世人证明了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存在方式。本文认为实践是一种独特的超越性存在,实践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由这种不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关键词:实践;存在方式;超越性
中图分类号:B0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87-02
引言
和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他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品格,是人的属性规定,是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换句话说:人就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观点的理论脉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批判借鉴,要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观点,有必要回顾它的理论脉络,下面就从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对于这一观点的论述来理解旧哲学对于人之为人的理解。
(一)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首次提出“认识你自己”,对于人之为人的属性作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存在,通过审视人的心灵的途径来研究自然,主张在心灵中寻找一定原则,然后再根据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他说:“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假设: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应该说提出“认识你自己”对“自我”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从实践角度去分析、解释人,而是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灵魂规定的理性存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是理性的精神的实体,而并非物质的实在的实体,人的存在方式是灵魂的存在而不是实践的存在。因此,其哲学观点必然被后人所批判。
(二)康德“实践理性”
人的存在方式通过自我实践创造着存在物所体现,人的实践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活动。因此,康德在 “道德实践”提出一个最高的实践原则,这个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本身作为目的的本身而存在的,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行动的客观原因。
在康德看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他具有绝对的价值,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目的,所以人要是把自己的人性——理性本身作为目的看待,这个理性的目的便是道德实践的最高标准,应该说这是康德这一思想的合理之处。不过,康德没有看到,人的理性,人的本性,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本身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生成和实现的。而且,人的“本性”是各种本质力量的总和,绝非仅仅“理性”一个方面,没有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人的存在将不能被感知和认识,那么这种“理性”也将毫无意义。
(三)黑格尔“欲望——人的存在方式”
在黑格尔看来,欲望过程是一个创造、对象化以及外化和异化得以满足的过程,人的存在通过这样的欲望过程得以发展。显然黑格尔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人的认识活动是客体世界向主体世界内化的对象性过程,而人的意志、实践活动则是人的内心世界向外在世界外化的对象化过程,而沟通这两个过程的根本是“欲望”。
黑格尔的错误在于,他只是把实践活动看作是自我认识的基本方式之一,把欲望定性为实践的基本动力,这样把实践和认识过程过分的分离开来,看不到实践活动是主体人和外在客体之间双向统一的对象化过程,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作用,因而在分析人的存在方式的问题上,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二、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传统哲学对于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分析,要么是片面的,要么是错误的,都没有从实践去理解人的存在,马克思批判吸收了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的合理思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
(一)人性和动物性的区别
1.在生理结构上,动物的特定化和人的非特定化
和动物相比,人没有用以对付恶劣天气环境的天然毛层,没有天然的攻击性器官,没有适宜于奔跑的肌肉组织,这些“生理缺陷”对人的生存极为不利。
然而,人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从事劳动,能够发育复杂的感觉器官,这些都是人所独有的生理组织和功能。人的“缺陷性”生理组织和“优势性”生理组织,分别从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形态两个方面,规定了人在生理结构上的非特定化。正如弗洛姆所说,人是一切动物中最无能为力的,但是这种生物上的弱点恰是人的力量的基础,是人发展自己独特的人类特性的大前提。
2.行为动机上的目的性和盲目性
人类从事某项活动总是先在头脑中勾勒出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然后再按照这个目的进行实践活动。而动物的活动则是无目的的模仿或者说是盲目学习。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的时候,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3.在指向的对象和拥有的世界上的差别
在动物那里,它所拥有和指向的世界,仅仅是作为它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超出它的生命活动范围之外的世界,就是不存在的。因此,动物所拥有的世界是可吃可不吃,配偶的竞争,安全和危险,必要和不必要的特定世界。而人的活动却指向和拥有整个外部世界,人通过实践活动改变整个世界,并且超越自我的世界和生命的世界,以达到拥有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和自身内部世界的统一。正如恩格斯所描述: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改变自然界,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的个体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同时又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强调人的本质在于人类的社会关系,并不等于说人的本质只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人的本质是作为现实的人的存在依据,这种根据存在于人的现实关系之中。人的现实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全面关系,即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凭借具有社会形式和社会特点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人化,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客体。构成人的本质的人类社会性,就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种具有理性意识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存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一切社会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物质交换关系、认知关系、和评价关系,他们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或存在状态或表现形式。因此,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实践关系。实际上,是人们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本质上,就是实践。
(三)人是现实创造着的存在物
大自然给类人祖先提供了进化为“人”的生物学前提,而完成由类人祖先向人的进化过程的直接根据,则是我们遥远祖先的劳动创造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生产劳动是“使人从动物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劳动是类人祖先进化为人的真正起点,是人作为人而产生和存在的真正依据,这样,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是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自己创造自己出来的,人自身的活动就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基于此,恩格斯才指出:“人是唯一能够由于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套用笛卡尔的话语:“我劳动故我存在,我实践故我在”。
三、人:独特的超越性存在
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实践,实践的根本在于超越,在于创造,在于发展,更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总而言之,人是一种独特的超越性存在的个体。
(一)人:需要——实践——满足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既是人们所面临的一切矛盾生产的总根源,同时又是这些矛盾解决的总途径。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于需要和满足这一主要矛盾之中。在实践活动中,主体需要随着时间的拓展和深入,不仅需要的种类是不断变化的,即使同一种类需要的程度,需要的数量也是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即在不同的条件下各不相同的。这样,人就需要从事更多的实践活动,不断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
具有超越意识的人,之这样一种“类生命”,他(她)永远不会满足于现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永远不会满意于本能式的或者复制式的生存,而总是追求有意义,创造价值的人生。为此,人不仅总是不断寻求超越各种自然条件的束缚和限制,不断超越现实的不满,达到自身的满足,以达到人的超越性,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发展。
(二)发展——人的存在方式
人作为现实的人而存在着,作为现实的存在着,他何以表现、确证和实现自己的存在或者说它是怎样存在着的呢?传统观念有:理性的存在、自然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实践的存在等等,在笔者看来,发展才是实践活动所内在要求的人的存在方式,这主要体现在:
1.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得生产力、资金、社会交往关系形式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只能通过实践的创造活动获得,通过人的智慧、力量积极地创造性实践活动,不断改变外部世界,支配着自然,以不断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通过实践活动,人类创造出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丰富了人的生活,构成了人类的社会文明。同时,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正是这样一条完全不同于动物本能式的生存之路,人才能发展成为“现在的人”。
2.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人的状态也与他所处的社会形态相适应,也应与他所处的生产实践相合一。马克思在这里将从人的角度出发,将社会分为三种形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在这种形态下,由于“人的生产能力只能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这时候的人只能说是自然地存在,动物本能式的依赖性,模仿性存在。第二个阶段由于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关系,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能力体系”,这时候人对动物的依赖性减弱,自主、自律、自觉意识增强,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满足个人需求的能力不断提提高,人的存在方式不断变化和完善。第三个阶段是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主义最高阶段,“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这时候,人的存在已经是自我的存在,这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
综上所述,发展构成了人现实存在的内在要求,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实践过程,他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实践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人的发展说到底是指认的根本东西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就是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并以此来全面的创造自己的本质,亦即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劳动实践;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完整的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体。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或者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向全面性方向发展,是通过实践所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达到的。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是通过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来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同时,实践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创造人化的对象世界也创造了自身,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人获得彻底解放是和人的现实才在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活动则是实现人的这一存在方式理想状态的现实道路和根本途径,实现永恒超越和永恒发展的源泉。
(作者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丛大川.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学习与探索,1998,(1).
[2]朱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探微[J].贵州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2).
[3]吴炳海.论实践的自我认识功能[J].浙江大学学报,1997,(4).
[4]黄克剑.“实践”范畴三题[J].哲学原理,1998,(9).
[5]肖车.从实体论到实践论[J].长白学刊,1997,(6).
[6]欧阳康.马克思思维方式及其对于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J].社会科学前线,2001,(1).
[7]丁立群.实践观点、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实践论[J].求实学刊,2001,(1).
[8]陈中立.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孙正聿.超越意思[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