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2016-05-30 21:55:34俞边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常怀餐桌上用餐

俞边

从每个孩子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养和每个人的修养品位。今天,作为孩子的父母,考虑得比较多的也许是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让孩子吃得好一点,吃得多一点,却很少考虑餐桌上的家庭教育:在吃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家庭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一餐食,天地化育,农人耕作,父母养家,辛苦调理,多少人的辛劳在其中,我们要感恩自然大地,赐予我们丰硕的食物,我们要感恩父母,由于他们的关爱,给予每日合理的饮食,以维持我们的生命,得以健康成长,充满活力,具有强健的体魄。

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

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是保证孩子将来在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在社交场合,与朋友一起吃饭,“吃相”便成了社交礼仪。文明的“吃相”应从小培养,父母自己首先应为孩子做出榜样。

让孩子学会分享和承担责任

有一位中学生曾经写了一篇作文,她的题目是:“妈妈喜欢吃鱼头”。在他们家,只要餐桌上有鱼,妈妈吃鱼头,爸爸吃尾巴,中段理所当然属于孩子的。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于过分凸显了独生子女的“独”字,长此以往,家庭中会形成一种父母与孩子不平等的文化;在物质上难以实现家人之间的共同分享,在精神上便无法获得共同分享的快乐。餐桌上的分享何止是物质上的分享,更为重要的还应倡导餐桌上的精神分享、文化分享、学习成果分享。晚餐时,家人团聚,互相关怀一天的生活;谈论交流生活中的趣事,营造餐桌上和谐宽松的氛围;交流一日来各自获得的各种信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有很多家庭把每天一小时的晚餐时间称之为“晚餐论坛”,成为亲子之间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的平台。但也有个别家庭,每日晚餐,就是对孩子“三堂会审”的时间:“今天语文考几分了?”“数学为啥考这么差?”“班主任老师又来电话告状了!”随着父母对孩子步步“逼供”,餐桌上空顿时雷电交加,乌云密布……这样的晚餐对孩子的“身”与“心”有百害而无一利。

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既可分享家庭中的成果、快乐,又应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今天的晚餐,不管是爸烧的饭还是妈烧的菜,作为子女要学会欣赏、夸奖和激励,而不是挑剔。吃完饭,让子女承担一点洗碗扫地的任务,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从小培养孩子家庭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今天的家庭,餐桌上究竟吃些什么?似乎已经差异不大。只要饮食结构合理,完全可以满足孩子身体发育的需求。真正的差异在于家庭里餐桌的氛围,不同的家庭反映出不同家庭的餐桌文化。餐桌文化对孩子的成长,如同精神上的维生素。有了丰富的精神维生素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孩子。

猜你喜欢
常怀餐桌上用餐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文明用餐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36
文明用餐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6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32
常怀感恩之心 肩担代表责任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4
常怀“愧对”之意——怀的是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50
用餐时间
小太阳画报(2018年4期)2018-05-14 17:19:27
餐桌上的爱
奇妙的用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