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形象意境例说

2016-05-30 10:48李冬平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松体味人物形象

李冬平

古体诗的形象意境揣摩,实际上包括赏析形象和揣摩意境两方面。因为在设题和解析中,其操作过程相近,所以本文将其结合在一起讲解。

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和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形象是作者寄托感情、表达主题的载体。

所谓“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营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情与境的和谐统一。领会诗的意境必须从把握诗的形象入手,从诗中的形象去探求诗人的情感。

其题目呈现形式一般为: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本诗写出了××景象的什么特点?

其答题步骤为:

①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词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体味形象中的暗示或感情色彩;④提炼出诗词的主题(或者概括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可用下列模式来表述:引述词语—分析特点—体味情感—提炼主题。

下面以两个例子说明。

例1 阅读唐朝诗人刘方平的《采莲曲》,说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可抓住描绘形象的词语,如“落日”“清江”等景物形象,“楚腰”这个人物形象,“荆歌”“采莲”“乘潮”等事物形象,结合“楚腰”的典故,联系感情用词“艳”(使……更加艳丽)“从小”“即”等,从而归纳这一个形象特征。

答案 到了“日落”还在“采莲”(引用词语),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体味情感),由“从小惯”“乘潮”(引用词语)再现了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品质(分析特点),由采莲中的“荆歌”(引用词语),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体味情感)。可见诗人塑造了一个朴实可爱、勤劳勇敢、乐观开朗的采莲少女形象(提炼主题)。

点拨 解答这类题,应该注意:(1)分清类别,准确画出诗中的形象;(2)理解形象的意义,对于人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出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对于景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出的时间、地点、天气、氛围等,如果是人文景物,还要注意其身上的人文历史意义;对于事物形象,分析其描写叙述了事物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物象的哪些动作、神态、气势等;(3)找准评价用语或富有感情色彩的用词,揣摩形象的特点及诗人对形象的好恶;(4)运用一定的想象联想,将这些形象连缀在一起,还原成一幅幅的生活画面;(5)适当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等有关的资料,平时应该准确记忆。特别是一些咏物诗,由于运用了比喻、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因此理解这些物象时,就要用到上述知识了,如骆宾王的《咏蝉》中的“蝉”这一物象。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小松》,说说诗人笔下“小松”这一形象的特征。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 由诗人笔下的“深草”“蓬蒿”等景物形象可知小松的生活环境,进而推断其初时不为人知、难以引人注意的特点。“刺头”“凌云”等动作形象,描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联系前面的生长环境,可推知小松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由“自小”“而今渐觉”和“时人不识”“直待始道”等感情倾向用词,可揣摩到世人对小松前后态度,完全是以身世取人。通读全诗可感知,作者在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因此我们理解此诗时可以由小松及人,明确作者在借“小松”这个形象,暗示自己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含蓄地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答案 诗人笔下的“小松”初时“刺头深草”,后来“渐出蓬蒿”,最后“直待凌云”,是一个由小到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借“小松”这一形象暗示自己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诗人批判了世人凭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这一社会现象。

练习

1. 阅读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结合诗中颈联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2. 阅读宋朝诗人林景熙的《梦回》,说说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容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3. 阅读宋朝诗人郑文宝的《柳枝词》,指出其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4. 王维的《新晴野望》的意境很有特点,请分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参考答案

1. “身多病疾”(引用词语),表明了自身的困境(体味情感),仍“思田里”(引用词语),表明了他思念友人或有归隐田园之心(体味情感)。“邑有流亡”(引用词语)暗示了民生疾苦(分析特点),“愧”(引用词语)流露出他自己的惶愧之心(体味情感),“俸钱”暗示这是位官员(分析特点)。可见诗中塑造了一个身处窘境而思念朋友,面对现实却不能解除人民疾苦的满怀愧疚之心的正直地方官吏形象(提炼主题)。

2. “荒馆”(引用词语)暗示了此地的荒凉(分析特点),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引用词语),“无风”(引用词语)而能听到周围的“砧声”“莲叶响”(引用词语),可见此地的幽寂(分析特点),“水寒”(引用词语)更让人寒意四起,由此可见“冷清”(分析特点)。所以本诗描写的景物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提炼主题)。

3. “亭亭画”(引用词语)三字暗示了船只的华丽(分析特点),再联系后一句的“直到”可知“系”(引用词语)的船是“静静地系着的”(分析特点)。而“春潭”(引用词语)一词,更是暗示了“碧波荡漾”(分析特点)。可见诗人描绘了一幅一艘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上,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的优美宁静的画面(提炼主题)。

4. “无氛垢”(引用词语)暗示雨后新晴,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明净清新(分析特点)。“白水明田”“碧峰”(引用词语)暗示在阳光照射下,银白色河水波光闪动、更加明亮,峰峦更加青翠(分析特点)。这些景物远近相衬,色彩鲜明,俨然一幅清新、明丽的动人画卷(分析特点),意境清幽秀丽(提练主题)。

猜你喜欢
小松体味人物形象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给“小松”洗澡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穷人的平安路
打工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