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涛
作者简介:申海涛,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
摘要: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与频繁的岗位变换。然而,目前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相对滞后。大学生职业软技能教育需要高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开展针对性的改革才能有效实施。
关键词:无边界职业生涯;大学生;软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19-01
一
1994年,研究人员Arthur在《组织行为学报》发表文章《无边界职业生涯:物质研究的新视角》,第一次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相对于“有边界”的传统职业生涯来说,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个体的职业生涯可能在多个组织、多个职业、多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多个地区中完成,流动性与跨越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在中国,雇员在组织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逐步改革,我国劳动者职业流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随着现阶段企业寿命的缩短,终身雇佣几乎不可能存在。因此,随着跨越了组织边界、职业边界、地域边界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个体将面临的是更为频繁的工作选择以及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相对静止的人与瞬息万变的职业世界成为一对现实的不可逾越的矛盾,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教育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高校职业技能教育相对滞后,且即使开设职业技能教育的高校,也多是对大学生职业“硬技能”的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严重不足。
职业技能可以分为硬技能与软技能两个部分。所谓“硬技能”是指个人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软技能”则是指一个人“激发自己潜能和通过赢得他人认可和合作放大自己的资源,以获得超越自身独立能力的更大成功的技能”的总和。①它是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相对于技术技能或认知技能即硬技能而言的个人能力特质,由个性、性格、责任心、自信力、服务意识、沟通、分析、管理等要素组成,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无边界职业生涯给人们就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它使人们可以更大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潜能,但同时工作的不稳定性也日益凸显。大学生若要获得跨职业能力,并最终取得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软技能”。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软技能”正在成为考量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毕业生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软技能教育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大学生把握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机遇,实现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
二
大学生职业软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高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配置、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开展针对性的改革才能有效实施。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育应对学生的未来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关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教育就是为了使其未来能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功能不能仅限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继续学习的平台,其还要训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还应注意培育大学生的跨职业能力,不但要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硬技能,而且要获得相当程度的软技能。
第二,完善教学内容,开设软技能系列课程
软技能的培养与硬技能的培养相辅相成,不能分割。但同时,也应注意的是,软技能的培养方式与硬技能的培养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单向的传授,而是训练。只有进行重复的训练和多次实践才能使软技能得以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围绕如何有效培养在校大学生职业软技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2013年9月,首先在2013级入学的新生中开设“职业软技能实训课程”的公共选修课程。职业软技能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主题班会、学习沙龙等形式,主要针对“自我认知能力”、“问题解决和思辨能力”、“人际关系技能”、“时间管理”、“学习技能的获取”、“大学和职业规划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随着相关资源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跟进,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开展并不断完善。
第三,开展各种实践,构建软技能培养平台
隐性课程教育平台建设也是加强软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将由隐性课程来完成,软技能教育同样如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具体演讲、辩论、表演、体育、科技知识等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造力等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学生社团工作的进行,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其组织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参与慈善公益、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综上可见,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只有“硬”、“软”技能兼备,才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拥有岗位变换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除了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也应注重学生实践、合作、创新、沟通、协调等软技能的提升,以期使其能够在未来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项目号:72307\022.;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教改项目,项目号:2015JG006,2015JG078
注释:
①高小艳.试论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2(4).
②叶翠兰.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以成都某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