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专业认证方法研究

2016-05-30 12:30:12冀保峰陈苏丹郑国强
科技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冀保峰 陈苏丹 郑国强

摘要:近年来,专业结构调整与认证已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的首要内容,因此,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认证标准以及专业认证的方法已成为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高等院校所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认证的现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认证体系以及需遵循的认证原则,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认证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由单一学科门类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形式的多学科门类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目前为止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以及工科专业布点数的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对多学科协同发展、交叉学科门类门的完善以及完整的工程结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大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而且该专业的招生人数和招生规模均排在各专业前列,受到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的教学改革工程中已把专业认证列为专业建设的首要内容,并提出了通过实施专业认证,培养一大批在专业标准、专业论证和特色专业建设上位于国内外前列的学科平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1]。

21世纪现代通信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的支柱之一,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亟需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出优秀且具有高素质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是关系到我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上能否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环节,是涉及到如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生源比较丰富,各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社会需求却十分迫切,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使得本学科的专业人才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并锻炼新能力,这也使得不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更要体现出自身特色,不仅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要切合自身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从本科阶段的课题设置以及研究生入学阶段专业课考试的侧重点就可以看到不同院校的强势研究方向。尽管不同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因专业本身存在较大的共性这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认证提供了较好的条件[1]。本文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证标准和方法、专业认证需解决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1.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方法

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专业认证是一种资格认定,是为了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通过专业认证可以保障和提高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专业认证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是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规范和实地考察的重要依据,因此,专业认证的合理实现其首要任务是制定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证标准[2]。目前国外的专业认证体系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尤其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可以根据这些发达国家的专业认证制度,制定出既能达到国际水平的认证标准,又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的专业认证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经完成的专业认证大多参考美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目前,美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专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由工程认证委员会负责,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必须证实其所培养毕业生具有11种能力[3]。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目前为止,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已成功实施。然而认证标准及实施方案的设计及改进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战略需求,提出了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体系,该专业认证标准如下:

(1)能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拥护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

(2)乐于助人,积极向上;

(3)遵纪守法,热爱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

(4)具有扎实的综合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交流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

(7)具有分析和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8)实时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认证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认证大多集中在本科层次,较少涉及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层次,究其原因是因为工程师群体的基本受教育情况多大处于本科学历,尤其是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4]。然而,目前国内的专业认证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例如:

(1)大多数高校忽视了专业认证促进专业建设的真正作用,把认证视为贴了教育部标签的项目,而不是将其作为高校专业建设的有效手段;

(2)一些高校将专业认证视为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忽视了专业认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确定教学管理人员地位和作用的同时,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协作完成;

(3)专业认证的贯彻和建设缺乏延续性,很多高校视国内985、211院校的发展为风向标,缺乏对专业认证和专业建设相互促进的认识,尤其通过认证后会放松常态化的管理,对于专业认证中发现的问题未做积极和切实的改进。

鉴于专业认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建议专业认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鉴于专业认证对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作用,认证标准应具有发展性,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专业认证应根据新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引导大学对社会发展新要求作出积极性响应。

(2)开放性原则。专业认证不仅仅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更需要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通过政府的调控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力求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认可[5]。

(3)科学性原则。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的专业认证体系不要照搬其他国家的专业认证标准,要在保障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前提条件下,培养出具有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特色的工程技术人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认证体系。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建议在作者所提标准和准则的基础上,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和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全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管理体制为前提和保障,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中国国情并且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专业认证标准体系[6]。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认证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使我国的专业认证标准逐步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培养出具有显著优势且国际竞争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天佐, 刘少雪. 从外部评估转向自我改进——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EC2000的变革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6:28-33.

[2]都昌满. 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2:27:32.

[3]郭爱煌. 通信工程专业标准、专业认证与特色建设[J]. 中国电子教育. 2008,4:33-38.

[4]陈德云, 周南照. 教师专业标准及其认证体系的开发[J], 教育研究. 2013, 402(7):128-135.

[5]张文雪, 王孙禺, 李蔚.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5:22–26.

[6]郑娟, 王孙禺. 英国硕士层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83-90.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1:03:27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5:44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2:57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39:10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12:05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11: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大学教育(2016年7期)2016-07-27 00:54:16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6期)2016-07-06 23: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