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5-30 12:29张东亮
关键词: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张东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魅力是高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践调查把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实际状况,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能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3-0092-06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eaching cha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basic condition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ctivity effectively and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grasp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eaching charm, studying the probl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eaching charm, exploring the main reasons, and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enhanc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teaching charm;investig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教師的教学魅力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基本条件,是把学生“留在课堂”、“聚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及崇高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的一种强大的吸引和感召力量,具体包括“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1]。新形势下,应及时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一项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调查问卷,于2015年4月至6月,对包括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在内的河南省12所高校(其中涉及本科院校9所,高职高专2所、民办高校1所)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和本专科大学生。共发出教师问卷180份,收回177份,收回率98.3%,发出学生问卷1800份,收回1757份,收回率97.6%。

为更全面、真实地掌握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状况,课题组除了问卷调查外,还采取了师生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围绕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状况、影响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设置。问卷发放前,课题组分别邀请30多位师生对问卷进行了试测,征求他们对问卷项目的设计、问题表述的准确性、提问方式等的意见。全部调查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决定了其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更要具有强大的教学魅力。那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状况如何呢?在我们关于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的调查中(表1),学生认为很强的占36.08%,较强的占47.13%,两项相加达到了83.21%。而认为一般、弱的占16.96%。而在另一项关于你校思政课教师具有教学魅力情况的调查中(表2),学生认为绝大多数有的占37.22%,相当多数有的占48.72%,两者相加达到了85.94%。而认为少数有、极少数有的占14.06%。可见,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可(这与我们师生访谈、课堂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热爱思政课教学,他们师德高尚,关爱学生,潜心治学,在授课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教学魅力,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这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流。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状况主流积极健康的同时,还应看到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确存在着教学魅力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深,难以用真理力量征服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结论,而是被人类的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真理。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实现了理论自身“逻辑的展开性、现实的广延性与历史的涵容性的统一”[2]。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完整性、严紧性,使其与当代的现实经验以及人类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相统一,才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解释力、说服力。据调查显示,关于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表3),学生认为很熟练的占32.44%,较熟练的占43.14%,而认为一般、不熟练的占24.42%。关于思政课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透彻贴切,具有说服力的情况(表4),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33.69%,相当多数能的占38.99%,而认为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27.32%。可见,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思政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深厚,在课堂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难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通过自身的理论功底以及传递的真理力量征服和吸引学生。

2.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用知识力量打动学生

高校思政课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有效掌握丰富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比较完备的文化科学知识,讲起课来才能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得心应手。否则,就会像个‘瘪三,干巴巴的,学生不爱听。”[3]据调查显示,关于思政课教师的知识面(表5),学生认为很广博的占36.88%,较广博的占45.3%,而一般、不广博的占17.81%。关于思政课教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问题,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情况(表6),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33.81%,相当多数能的占44.45%,而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21.74%。可见,当前还有一部分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知识视野比较狭窄,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用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问题,启发学生,进而使教学显得干瘪、死板,缺乏趣味性、生动性。

3.教学水平不高,难以用艺术力量感染学生

思政课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思政课教学内容所富有的真理性、向善性,要求其形式、方法的审美性、艺术性与之相匹配、相统一,进而达到真善美融合统一的境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憧憬美、追求美的人生阶段,他们不仅需要理论和知识,而且需要美和艺术。思政课教学只有注入艺术和美的元素,才能使自身摆脱枯燥和乏味,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据调查显示,关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情况(表7),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35.46%,相当多数能的占45.36%,而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19.18%。关于思政课教师很好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情况(表8),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40.47%,相当多数能的占42.91%,而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16.62%。关于思政课教师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生活实际,运用丰富生动的事例讲授相关内容的情况(表9),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53.9%,相当多数能的占32.95%,而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13.15%。可见,当前还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够娴熟、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通过娴熟的教学技能、良好的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气氛沉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4.人格修养不够,难以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一位教师、教员,更是学生心目中的人格楷模和表率,他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智慧才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等都每时每刻不对学生发挥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4]据调查显示,关于思政课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表10),学生认为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占80.48%,经常批评学生的占9.62%,不怎么关注学生的占7%,其他的占2.9%。关于思政课教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的情况(表11),学生认为绝大多数能的占55.44%,相当多数能的占32.04%,而少数能、极少数能的占12.52%。关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等为人师表的情况(表12),学生认为很好的占65.22%,较好的占24.02%,而认为一般、差的占10.76%。可见,当前还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人格修养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这部分思政课教师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不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待学生缺乏尊重、理解和爱心,难以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相信自己传授的理论和知识。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素质和职业倦怠问题制约教师教学魅力发挥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精神状况是教师教学魅力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对教师教学魅力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高、精神状态好的教师往往能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教学中自信、乐观、洒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展现出良好的教学魅力。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自身素质以及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教师的素质方面,主要是一些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缺乏热情、激情和反思,等等。在教师的精神状态方面,主要是一些思政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一些教师个人成就感、价值感降低,职业认同感缺失,等等。例如,在我们关于思政课教师对教学的价值和成就感的调查中(表13),教师认为经常觉得的占72.88%,而偶尔觉得、很少觉得的占27.12%。在另一项关于思政课教师假如有机会重新选择工作情况的调查中(表14),教师回答从事教师以外其他工作的占13.56%,仍从事教师工作,但不选择做思政课教师的占16.95%,两项之和达到30.51%。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职业倦怠问题,不仅限制了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思想、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和逆反情绪。

2.学校管理不到位使教师教学魅力缺少保障

学校是思政课教学的承担和实施单位,对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学校高度重视、管理到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思政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进而为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然而,由于学校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在思政课的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1)。例如,在我们关于学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的调查中(表15),教师认为很重视的占18.08%,较重视的占50.28%,而认为一般、不重视的占31.64%。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学校还未建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一些学校仍随意压缩思政课课时量;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师资配备、班级规模达不到规定要求;一些学校思政课的经费得不到落实;一些学校思政课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够合理;一些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发挥,阻碍了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发挥也带来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是影响教师教学魅力的重要因素

社会风气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境和内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在我们关于社会不良风气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影响情况的调查中(表16),教师认为影响很大的占41.24%,影响较大的占45.76%,而认为影响很小、无影响的仅占12.99%。关于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影响情况的调查中(表17),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3.64%,影响较大的占51.05%,而认为影响很小、无影响的仅占15.31%。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能为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活动的说服力、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接受,而且能增强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价值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的发挥。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诸如权钱交易、制假售假、消费至上等不良风气。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不仅毒害了整个社会,而且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例如,一些思政课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理想信念动摇、爱岗敬业精神缺失,课下忙于各类社会兼职挣外快,对本职工作则敷衍了事;一些学生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思想困惑和混乱,不能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进而质疑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可靠性,对思政课产生厌学、逆反情绪。此外,当前社会还缺乏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人们对教师职业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甚至偏见。例如,把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责任简单归咎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低效;不能客观评价思政课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承认思政课教学的学术性、专业性,等等。这些不仅损害了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而且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以及教学主体性发挥,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魅力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教师应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首先,在学习中夯实理论基础。思政课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在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须臾不能离开学习,而且要把学习贯穿终身。思政课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及时充电,才能和学生保持足够的知识差、信息差,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为顺利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师通过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

其次,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为学生解疑答惑,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展演、观摩等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能力,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改进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方式,科学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次,在反思中提升精神境界。反思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所在。思政课教师要养成善于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良好习惯。通过及时对自己的一些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剖析,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设置、师生关系的处理,等等,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知识、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优劣之处,弥补自己的欠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能增强自己履职情况的自觉和警覺,克服倦怠心理,进而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二)学校应加强管理,健全机制,充分发挥保障作用

首先,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教师归宿感。目前随着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变化,思政课教师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教师面对着更大的教学、科研以及个人成长发展的压力,这导致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经常出现思想和心理问题。学校应对此高度重视,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提升他们的专业归宿感,使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积极地投入到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去。

其次,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应高度重视,将思政课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采取在职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学位、实践考察、参加会议等丰富灵活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和业务素质。学校要重点深化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和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通过课程轮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技能竞赛等形式,解决本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思政课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再次,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思政课教学考评机制,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一些教学奖励、教学成果应直接作为思政课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完善和加强思政课教学督导制度,建立由专家和优秀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学督导活动,要把学生评教成绩差的教师以及新进的教师作为督导的重点,规范和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完善奖励机制,在学校的教师评优评先中,应确定思政课教师的相应比例,进行表彰宣传,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社会应优化风气,尊师重教,提供环境支撑

首先,加强治理,优化风气,为思政课教学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三严三实”标准,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加大行业风气整治力度,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纠正弄虚作假、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弘扬社会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对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好人好事进行赞扬、称颂,对有害社会风气的假恶丑现象进行谴责、鞭笞,使全社会形成扬善惩恶的舆论氛围。

其次,加强理解和支持,创造有利于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良好条件。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舆论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艰巨性和重要价值,尊重思政课教师的劳动,理解思政课教师的苦衷,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制定实施思政课教师的相关政策安排,加大对思政课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为思政课教师专心教学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加强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思政课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总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作为教学的一种隐性要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的育人价值,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应高度重视,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魅力,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注释:

(1)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卢爱新.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魅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30.

[2]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7,(7):48.

[3]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

[4]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魅力[J]. 課程·教材·教法,2002,(6):43.

编辑:鲁彦琪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