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全面改薄”之力提“教育发展”之速

2016-05-30 07:08温超王军祎
甘肃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华亭县华亭乡镇

温超 王军祎

关山巍巍,云海苍茫;汭水泱泱,生灵泰昌。关山东麓、汭水河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县城——华亭。近年来,这个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甘肃省“绿色煤都”,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深入实施“一轴两翼”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旨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程在华亭大地拉开序幕,华亭教育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征程中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全面改薄”助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2015年金秋时节,记者沿着笔直的华庄公路自西向东走去,正在建设中的华亭县职教中心新校区赫然入目,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色泽明快,造型别致,区位分明。

在2014年新落成的华亭县西郊小学,记者看到,有的孩子坐在崭新的教室里歌唱,有的孩子在塑胶运动场上快乐地玩耍,校园中不时传来琅琅书声。

与西郊小学隔街相望的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华亭一中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31亩,总投资2亿元,新建校舍8.4万平方米。华亭一中搬入新校区之后,将腾出的旧校区整体划拨给东华小学,将东华小学旧校区整体划拨给华亭县幼儿园,东华小学和华亭县幼儿园的办学容量同步扩大,中、小、幼办学压力同步减轻。

华亭县教育局副局长芦有沧告诉记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新建了皇甫学校、西郊小学,扩大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容量,困扰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班额和择校等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积极应对华亭县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随迁进城求学的迫切形势,华亭县在“全面改薄”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整合财力办大事、优化布局促均衡的原则,累计筹措建设资金5亿元,以县城西区综合开发建设为载体,撤并了县城周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的上亭小学、刘磨小学、裕民小学等村级小学,新建了西郊小学,搬迁了华亭一中、职教中心、东华小学和县幼儿园,完善了华亭三中、皇甫学校的办学服务保障设施。县城中心、环县城周边适龄儿童实现了免费就近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条件随迁就读。

2015年秋季开学之际,全县当年计划开建的22所项目学校已开工19所,开工率86%,竣工学校14所,竣工率64%,竣工校舍总面积43270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78%。学生用床、食堂设备、图书、课桌椅、班班通等设备已完成采购、运送与安装。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了一人一套课桌凳,寄宿制学校寄宿条件全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桌椅、寄宿生床位配齐率均达到了100%。中小学生机比达10 :1 和12:1 ,各级各类学校均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85%的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生均图书、教学实验仪器全部达标。同时,以“一轴两翼”为支撑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师生读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今天的华亭,村社有村学,乡镇有中学,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规模超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对接有序,均衡发展成效喜人。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升级换代”

在华亭,火炉取暖的安全管理、能源耗材和供暖效果长期以来成为困扰当地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自2014年开始,华亭县立足富集的煤炭资源优势,在河西、策底、马峡等三乡镇探索实施了乡镇中心区域中小学自建供暖锅炉、自主集中供暖,首批建成的三套供暖系统解决了5所学校冬季供暖问题,生铁铸造的取暖火炉成功退出校园,烟熏火燎的取暖方式自此载入史册。

为巩固成果,华亭县借助“全面改薄”项目,将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乡镇初中自建供暖系统纳入总体规划,旨在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县10个乡镇中心区域范围内中小学锅炉供暖全覆盖。

目前,华亭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列入2014年、2015年“全面改薄”项目的策底初中、马峡初中供暖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供暖系统改造,与乡镇政府集中联建供暖系统的神峪初中、神峪乡中心小学也完成了供暖系统改造任务。2015年冬季伊始,华亭县神峪、策底、河西等6个乡镇的小城镇中心区域中小学全面实现锅炉集中供暖,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0%。

在确保学生安心学习的同时,如何才能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华亭县各级领导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他们才能安教、乐教。

38平方米的面积,独立的厨卫设施,崭新的生活家具,温馨的布置……这不是城里的教师公寓,而是安口小学教师马军义和崔亚萍的“家”。夫妻俩告诉记者,之前,许多同事和他们一样,周末才能回趟县城的家,工作日大家都是在集体宿舍度过的,这种生活虽然热闹,但确实存在许多不便。没有卫生间、没有暖气,这两点就让大家苦不堪言。

这小小的教师周转宿舍,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

低矮破旧的平房、潮湿闷热的环境,“拼宿舍”曾是乡村教师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

对此,作为在安口小学工作几十年的赵志新老师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往集体宿舍要三个人住,在狭小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物品,非常拥挤。做饭时,只能在走廊架个桌子,很不方便。如今,能住进一厅一厨一卫35平方米的教师周转宿舍,赵老师很是满足。

农村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激发了他们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热情。

华亭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说:“‘十二五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先后为策底镇中心小学落实校舍建设资金716万元,拆除学校原有D级危房,新建教学楼、教师周转宿舍、学生食堂3333平方米,完成了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建成了校园自主供暖系统,学校彻底结束了火炉取暖的历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安口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和策底镇中心小学校舍建设项目仅是华亭县“全面改薄”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全县农村中小学彻底实现均衡发展,近年来,华亭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6亿元,先后在46所学校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工程,新建校舍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马峡镇中心小学、河西乡中心小学、神峪乡中心小学、策底镇中心小学等一批学校,逐步告别了危房、火炉、土操场,旧貌换新颜。

马峡初中校长陈东宁说:“自从实施‘全面改薄以来,农村学校老师的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师外流现象明显改善,教师们都能静下心来搞教学教研了。”

现如今,华亭的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优美,校舍楼宇一样靓丽,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党政部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一论断,在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迅猛扩张的今天,已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在华亭,最好的地块给学校,最好的地方建学校已成无法逆转的现实。

2014年,县政府将地处神峪乡小城镇中心地带的粮管所土地无偿划拨给神峪乡中心小学,用于实施神峪乡中心小学迁建工程;2015年,河西初中“全面改薄”工程正式批复上马,然而学校现有占地面积狭小,运动场无法扩建,经县政府研究,毅然将学校西侧、河西乡粮站9亩土地划拨给河西初中,支持学校修建操场;2016年计划修建的山寨乡刘河小学校园面积仅2163平方米,生均15平方米,而且学校地处民宅与乡村干道之间的狭长地段,扩建没有出路,新建无法保证操场用地,项目前期工作一时搁浅。山寨乡党政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与教育、国土、规划等部门联系沟通,深入农户开展思想动员工作,号召村民征兑建设用地,保障学校建设……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发展之源。我们重视教育,狠抓教育,教育才能又快又好发展。”华亭县教育局局长康文昊这样说道。

三年来,华亭县政府累计为各级各类学校划拨建设用地300亩。这些土地,要么地处县城扩建中心地段,要么位于乡镇小城镇建设黄金位置,无论在城区,还是在乡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地心。在土地流转增值和修建学校之间,华亭县委、县政府毅然选择了后者。

不仅是土地划拨,近年来,华亭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各个方面大力扶持教育,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向优质、精品方向健康发展。

华亭县副县长吴宗威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嘴上,要落实到工作中。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强县,不仅是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忆当年,三千铁甲誓吞吴;看今朝,辉煌雄姿竞风流。谈起华亭县“全面改薄”工作的成果,华亭县的教育工作者并不满足。他们认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华亭县华亭乡镇
星球撑竿跳高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孙剑:倾听思考 乡村振兴是我的履职核心
希望
核桃果园施肥技术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华亭煤业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投用
华亭矿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