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分析

2016-05-30 06:54常俊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

常俊勇

摘 要: 陈宾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用五十余载的光阴于江西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赣南采茶戏属于“动态艺术”,其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承人这一物质载体。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面临传承危机,对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研究意义重大。即将从卓殊“三子”、灵动“四韵”、 惟妙“二拟” 、盈硕“三情”等四个方面对陈宾茂表演艺术进行分析,形象描述陈宾茂表演赣南采茶戏的精湛技艺以及对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理论进行独特整合。

关键词: 陈宾茂; 赣南采茶戏; 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 J7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3-0070-04

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各级政府要积极转换思想,大力制定相关措施,配合纲要进行实施。当下学界对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源流、表演技巧、艺术形态特征等方面的本体研究。赣南采茶戏属于“动态艺术”,其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承人这一物质载体。当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面临传承危机,对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研究意义重大。陈宾茂自舞勺之年学习赣南采茶歌舞戏,师从于林圣浩、谢德胜、张佐祥等老艺人。他跟林圣浩老艺人学习采茶戏抠、矮、夹、驼的“反丑”表演艺术,随谢德胜老艺人学唱腔和艮、顿、脆、颤的梭角分明的“正丑”表演艺术,取刘日凤和徐荣秀柔美、细腻、文静的“典雅”表演精粹,最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灵动鲜活、潇洒流畅、即兴精妙的表演艺术风格。

一、卓殊“三子”

卓殊“三子”(1)的协调配合使赣南采茶戏风韵独具。“三子”在陈宾茂老艺人身上呈现出了一种特有的不对称动势,舞姿别具风情且自由洒脱,形态上表现的无拘无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舞形式,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卓殊之美。

(一)上山下山,如履平地——“步子”

赣南采茶戏中的“步子”种类丰富,最常见的如:高桩步(并脚、开脚或顿跟步)、中桩步、矮桩步、滑步等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矮子步”,正确标准的“矮子步”做法如下:正步全蹲或半蹲,脚跟被动全立起,脚尖着地,身体重心落在前脚尖上。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时,膝盖屈成六十度左右,脚跟、膝盖与臀部成三角形状,步伐稳重而膝盖明显呈现出“重屈轻起”、“屈重随浮”、“下沉上浮”的特点,脚下轻飘飘,眼中神彩飞扬。这一步子常常用于上山、下山、行步等表演中。

在陈老艺人表演的“上山摘茶”中,可以看出陈老艺人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于:眼有神,腰丰韵,手柔和,脚轻盈。具体做法:双脚蹲屈,脚尖踩地,脚跟飞舞,腰背前倾四十五度,眼神目视前方,配上双手的左右韵,可以说是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同时,这种“步子”也被学者们誉为“东方芭蕾”或“南方的男性芭蕾”。[1]

(二)变化莫测,模拟万物——“扇子”

赣南采茶戏中“扇子”主要有传统的蒲扇和当代的折扇两种。传统的蒲扇是彩旦、老旦所用,后来随着表演的需要,采茶戏艺人对扇子改进,逐渐发展成为折扇。而扇子恰恰在赣南采茶歌舞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采茶表演冇(无)扇子,等于吃饭(冇)筷子”[2]值得注意的是,陈宾茂老艺人在采茶戏表演时,对折扇的运用可谓妙趣生花。

陈老艺人手中扇子真可畏是变化莫测,模拟万物的好东西,如:用扇子模拟端茶给您吃,用扇子模拟簸箕筛米,用扇子模拟勺子舀东西,用扇子模拟纺棉纱,用扇子模拟龙头,用扇子模拟锄头等等。从陈老艺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扇子就如同陈老艺人的情感寄托,通过万能的扇子,陈老艺人不仅能表现出生产生活中的工具,还能模拟动物的形象,植物的状态,人物的心理等,又如:用扇子模拟“狗股摆尾”中的黄狗尾巴,用双扇子模拟“挑担茶叶膨膨松”中的担和茶叶,用扇子模拟“驼子纳凉”中的驼子抽着的大烟得瑟、洒脱的心理。

(三)飘逸如飞,功能万千——“袖子”

“袖子”在赣南采茶舞蹈中是指左袖比右袖约长66厘米。(2)它不同于其他剧种中的水袖,而是左袖子加长,用以耍、甩、挥、舞,与右手上的扇子配合身段表演。“袖子”的动作极为丰富,有甩、扬、抛、摆、绕、抖、捧、拖、撩、圈、抓、飘、卷、缠等等,这些动作都有深刻的含意。“袖子”的舞法有18种之多,有平肩摆袖、腋下圈袖、腹前圈袖、绕膝水袖、禅灰袖、拜年袖、前后抛袖、胸前绞袖、头顶团袖、凤尾袖、狗尾袖、穿针引线袖、蛇袖、波浪袖、拖袖、花篮袖、缠腰高抛袖、八字绕袖等等。其中着重分析了陈宾茂老艺人表演的“禅灰袖”尤其引人注目,“禅灰袖”常用于互相做揖或是进家门前时的表演,做法是:抬右腿,用左手上水袖向有大腿摔至右后跟,随着右脚落地,抬左脚,用扇子从大腿边扫脚面,面部表情要表现出得意、快乐的样子。[3]

赣南采茶舞蹈动作多数来自民间,表现内容丰富,跳起来轻松活泼,抒情方式“丑中见美”,有着浓郁的山野田园味道和舞动水乳相融。通过欣赏陈宾茂老艺人对“三子”的表演,让我们思考到想要学好赣南采茶,首先必须对卓殊“三子”进行刻苦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

二、灵动“四韵”

赣南采茶戏中卓殊“三子”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灵动“四韵”的配合,这种配合丰富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姿韵律。其独特的动姿韵律堪称一绝,创造了赣南采茶戏别具一格的灵动“四韵”之美。

(一)前后韵

前后韵又叫“前后推”,表演时以腰为轴,双肩前后交替均匀推出。陈老艺人有独特的表演方法,具体方法是先立腰,半蹲成中桩,空拍右肩带动后收,同时右手提腕,左肩推动向前,同时左手压腕,头略微上仰,眼睛目视前方,如此反复即可。[4]

值得关注的是陈老艺人在表演“老虎头,鲤鱼腰,双手蛾眉月,脚底轻飘飘”时,运用了前后韵凸显出其灵活多变的韵味,彰显出陈老艺人年轻的姿态,人虽老,但形、心未老,表现得像二十岁的少年一般活跃。

(二)上下韵

上下韵又名上下推,指以腰为轴,两肩交替往下压。陈老艺人在表演上下韵时,立腰拔背,眼神目视前方,中桩准备,上下起伏,由肩带动,空拍上提右肋,右手提腕,形成右肩高,左肩低,同时,左肩放松向下,左手压腕,收左肋骨,左右做法相反。[5]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老妹担水肩头痛”时,运用上下韵,把老妹担水时的痛苦表现的苦中作乐,逗乐观众,表演的高明之处在于让观众看着痛苦的老妹,却又开怀大笑。陈老艺人表演的十分得体,上下韵运用的恰到好处。

(三)八字韵

表演八字韵时,以腰为轴,提背立腰,高桩步为主,脚底小碎步,同时两肩平滑“∞”字圆。观陈老艺人表演八字韵时,高桩准备,双手起于身两旁,当双手起于身体四十五度左右时,双手向相对的方向均匀平模至身前九十度交叉,顺着身体向髋部摸回,这属于正八字韵,同样的方式反正运用,称为反八字韵。

陈老艺人在表演“乌龟爬沙”、“八字绕袖”、“泥蛇穿草”等等中,都运用到了八字韵,八字韵在陈老身上体现出的是自由而有节奏,松弛而不懈怠,柔美而不失阴劲。陈老艺人表演时,还常常教导我们“做动作时,讲究的是气息的带动,起于腰,要有阴功(余劲),否则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既不能弹起,又不能滚动”等等。

(四)平磨韵

平磨韵指以腰为轴,身体由2点方向均匀、平稳至8点方向,再按原来的动作路线反复,身体上身主动,下身被动,形成像推磨一样稳而有力。

陈老艺人在表演“清茶飘香”中,显得表演稳重而有力,眼睛看着锅里的细茶,一脸的喜悦之情,同时配上扇子、袖子的运用,使得茶香扑鼻而来,其乐开怀,喜气洋洋。

总之,在陈宾茂老艺人表演中,灵动“四韵”为其表演增彩添色。这“四韵”的学习为更好的掌握赣南采茶增加了“砝码”。

三、惟妙“二拟”

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对模拟动作的解释有很多种,有蒙族人们对骏马、老鹰等动物的模拟,凸显出勇猛、矫健;也有傣族人们对孔雀的模拟,展现出优美动势或扮演孔雀公主等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但赣南采茶中的模拟不局限于动物,还有很多对人物心理、劳作、场景等进行模拟,形成了无比丰富的模拟动作。

(一)模拟动物

模拟动物在赣南采茶戏中可谓是一大奇观,无论丑的动物,还是美的动物,在陈宾茂老艺人的眼中这些动物都可以模拟,在赣南只有您叫不出名的动物,没有陈老艺人模拟不了的动物。陈老艺人模拟表演过的动物有:黄狗射尿、狗股摆尾、乌龟爬沙、懒猫抓痒、鸭嬷抖翅、饿狼寻食、牛牯耸肩、公鸡啄米、小猴洗澡、蜻蜓点水等。[6]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小猴戏水”中,心中一想,面部一变,身体一收,猴手猴脚一模拟,嘿嘿,一只机灵小猴呈现在您的面前,随着陈老的表演,映入眼前的是一只机灵小猴在小河边嬉戏玩耍,讨人喜爱。又如陈老艺人在表演“乌龟爬沙”时,只见陈老眼睛一闭,三秒的准备,肩部打开,小臂收回,大臂与肩平行,小臂与大臂成九十度,双手张开成虎口,掌心向前,臀部上撅,颈部前伸后缩,伸出时,眼睛有神,目视前方,收回时,下巴下压,含蓄不漏,呈现出的便是一只小乌龟在沙滩上爬行的悠游自得。

(二)模拟人物

“艺术,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艺术信息具有物质形式又具有精神内容,是“物质形式中载有精神内容,精神内容通过物质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经过组织与物化凝定的审美信息”。[7]模拟人物恰恰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内心的表露,情感的抒发。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刘二寻花”中,对刘二人物的表情刻画鲜明,神态展示准确,身体运用灵动,微妙之处在于借赣南采茶戏中的“说”与“舞”相结合的传统形式,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动作与扇子的运用,以矮子步为主,凸显出“化丑为美”、“丑中见美”的艺术形象,把“刘二”这个“反丑”角色塑造成了诙谐幽默、滑稽可笑。

总之,在陈宾茂老艺人表演模拟中,不难看出这种惟妙惟肖的模拟形态下,隐含着丰厚的文化传统与人文情感。这便是掌握赣南采茶戏的第三种必经途径:亲身的生活体验。

四、盈硕“三情”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赣南采茶戏中的三种情态时,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三情”在赣南采茶戏中指的是:幽默风趣之情态、丑中见美之情态、苦中作乐之情态。

(一)幽默风趣之情

客家人五次南迁,到达赣粤之地,没有良田,吃不饱饭,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并没有抱怨、放弃、颓丧,而是以幽默风趣之态演绎出别样的美德,为后人留下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待人好客的优良传统。正如德国思想家恩格斯所言“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8]又如奥·弗洛伊德所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幽默态度。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许多人甚至没有能力享受人们向他们呈现的快乐。”[9]这种幽默风趣之情在陈宾茂老艺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茶童上路”中,把辛勤劳作的摘茶表现出一种“边歌边舞”的状态。一路欢歌雀跃,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塑造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少年“正丑”的形象。从这段表演中,不难看出客家人在承受痛苦时,那种没把苦事演出来,而是以幽默风趣之形态演绎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之态。

(二)丑中见美之情

丑中见美之形态就是观看到丑的表演或作品,让自己笑了,这是一种美,内心感动了,这又是另一种美,传扬下去了,变成为了经典之美。[10]正如俄国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认为“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11]又如阿拉伯戏剧演员雷哈尼认为的“我爱有某种丑的美,我爱优雅曼妙的风姿,我爱胜过滔滔雄辩的沉默。我宁可一天十次看到丑。只要其中有闪光、新意和智慧,而不愿在一个月里看见一次灵魂空虚的渺小的美”。[12]

陈宾茂老艺人在表演“驼子纳凉”中,与俄国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阿拉伯戏剧演员雷哈尼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正是“驼子纳凉”模拟训练组合成为经典表演组合的缘故吧!在表演中,陈老运用了模拟乌龟爬沙、各种滑步、模拟蜻蜓点水等丑的动作,来表现出一位辛勤一天的驼子走到大树下,抽着大烟,稍做休息,当陈老表演驼子出场时,观众的第一反应那就是笑声,接着便是掌声,这逐一证明丑中见美之情态的经典。

(三)苦中作乐之情

“现实是改变不了的熔岩,我们只能改善其化身”这句话正是证实了苦中作乐的客家人,客家人将辛勤痛苦藏于心底,通过文学语言与身体语言演绎出欢快、奋进、得意、幽默的故事情节,使得客家人迎来的便是快乐、满足、上进、热忱的心态。

陈宾茂在表演“拉牛上坡”中,右手“握合扇”屈肘扛肩,左手握空心拳随动律左右摆动,眼神一会目视前方,一会右侧向后瞟上一眼,颈部前伸后缩,脚下以“拱步”为主。这一表演,不仅模拟了老牛上坡,还表现出客家人的朴实能干。正如陈老说言:“我是一头老黄牛,就要耕田,这是我的职责。”当每次听到这句话,内心如翻了五味瓶一般,有仰慕的感情,又有奋斗的动力。

由此可见,在陈宾茂老艺人的表演中,不难看出独具赣南地域特色的采茶戏,具有诙谐幽默的气质美,然而这种气质美常常被我们忽略,甚至一度误解与误读的精神财富。这便是学习好赣南采茶戏的最为关键之处。

赣南采茶戏以它特有的表演艺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它是我国民族民间舞中的特色地方舞种,也是赣南客家人的艺术结晶。对陈宾茂老艺人表演艺术的研究,在赣南采茶戏的研究中只是个开始,只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专家来参与赣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宾茂的表演艺术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更好的传承发展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

注释:

(1)陈宾茂等艺人们把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简称为“三子”。

(2)参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上)》,1992年版,第337页。

参考文献:

[1] 张宇俊,篮文. 奇葩隽永[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271.

[2] 郭磊. 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4-7.

[3] 黄文华,陈宾茂. 独具特色的“三绝”——谈赣南民间舞中的三大表演技巧[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56-58.

[4] 赖丹. 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0-115.

[5] 赖丹. 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0-115.

[6] 李雪玲. 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 民族艺术研究,2015(3):73-80.

[7] 李铁燹. 从信息的本质看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J]. 文艺评论,1985(5):37-41.

[8] 谢狂飞. 美国品格教育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2.

[9] 李兵. 奥尼尔与弗洛伊德[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20-24.

[10] 马伟华. 认同与自省: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1):25-29.

[11] 周然毅.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美的本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S1):21-25.

[12]廖述务. 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