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林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评作文。”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让学生参与到修改中来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让学生互评,倾听同伴的意见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在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后,认真地修改习作,往往比重写一篇作文更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谈谈我在作文《为…点赞》讲评课中组织学生互评、自评的一些思考。
【案例描述】
环节一:展示教师文章
展示《不能承受的汗水》原稿和修改后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的文章,让学生谈感受。
生1:老师写的文章,也经过了几次修改,我们在平时写文章时也要多加修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生2: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本上的文章有很多都经过作者苦心的修改完成的。作为初二的学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注重修改,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调动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从老师写作中获得感悟:发表的文章并不都是一次能写好的。作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写作之后的修改。
环节二:倾听中取长补短
展示彭杨笑同学的《为青春点赞》,从“材料的剪裁”和“有细节描写”角度,请大家谈谈她哪些地方做得较好。
生3:我认为她选用的素材较好,用自己参加合唱队的经历来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写自己的拼搏青春,材料有吸引力。
师:你是从作文选材的角度来评价的,概括得很好。
生4:第二段,“调音调、练曲目、排队型……那忙碌劲儿,好像整个学期的事情都要在一个中午完成。”这一处描写简洁,将合唱队训练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学生。
生5:我感觉第八段描写很细腻:“我们随着音乐放声高歌。刺眼的灯光照在我们微笑着的脸上,汗水从脸颊滑过,落在地上。”一个“滑”字把自己因为上台演唱的紧张,导致汗水集聚在额头上的情形描绘得细致。
师: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能找到她作文中的优点。那么,有谁能说说她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生6:第7段:她镇定了下来,大声说:“对啊!要‘死一起‘死嘛!”我认为用“死”来形容比赛的失败不好,不够形象,而且没有美感。
生7:我认为最后一段的议论没有提炼主旨。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这泪水中包含着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一种敢于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在成长路上留下的青春痕迹!”
这一环节是“授之以渔”,学生评价别人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教者先明确本节课评改的侧重点,就恰似教给学生走路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想让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看到闪光点和不足的地方。
环节三:牛刀小试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修改片段如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起在实践基地的那一课,仿佛还发生在昨天,仍然(加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这(改为:那)是美好的一天,蓝蓝的(改为: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加上:絮般的)白云,一只只鸟儿在树枝上,在空中(改成:在宿舍外的树枝上)唱着美妙的歌声(改成:歌曲),好像在提醒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此句删掉,改成:透过窗户,我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这一环节是“以渔捕鱼”。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将自己修改过的作品与同学互换,并且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参考前一篇老师批改的样例,准确运用批改符号。
【案例反思】
1.兴趣是做任何事成功的不竭动力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大多是教师根据批阅的情况,讲评本班学生一些共性的问题。做得好的老师可能与学生有些互动,但因为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作文是很私密的东西,平时学生写作完成后,基本上是直接交给老师。能够在公开的场合,让同学看到同伴的作文,读读别人的故事,看看别人是怎么构思,怎么表达的,好似走进了同学的内心世界,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
2.自得其乐——体验喜悦
张丽钧曾说,我不知道所谓“天赋”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我只知道,当怜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粒石子并虔心祈望它成为钻石的时候,那石子当真就生出了心。
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作为“一种公众的言说”给自己带来的自尊与自豪,那么写作的欲望就会喷薄而出。对于大多数初二学生而言,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难以普遍实现。因此,我将批阅后有闪光点的文章,发表到我的教师博客上,虽然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实物的奖励,但那精神的满足足以使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作文教学是一片等待我们去开垦的领地,只要我们用心去耕耘,引领学生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互评自改、自得其乐,那么,作文这朵花儿定会在快乐的土壤中尽情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