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摘要】:德国莱比锡市每年三月份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活动,吸引了各个国家的设计师积极参与。因此每年所评选出的书籍不论其内容、形式或是设计方式,对于现在的书籍设计具有指导性的影响。本论文希望通过分析研究“世界最美的书”这项活动的获奖书籍以及评选理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找到中国书籍设计受到这项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回归本质;以人为本
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阅读方式。书籍这种传统的文字信息载体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书籍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书籍的选择及出售等各方面。基于这种现状,书籍的装帧设计就应该思考探索出新的方向。使书籍这种传统的文字信息载体重新具有生命力。“世界最美的书”作为现在书籍设计中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
一 “世界最美的书”
“世界最美的书”每年的3月举办于德国的莱比锡市,是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意志图书馆、莱比锡市政府以及德国文化媒体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其前身是“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1991年正式更名为“世界最美的书”。
(一) “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
作为书籍设计比赛中最顶尖的,“世界最美的书”由七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的教育家或是书籍艺术家组成委员会,首先对各个国家选送的书籍进行大致的浏览,经过投票挑选出三十五本书籍进行仔细阅读。阅读之后委员经过不断的交流和投票之后,最终确定获奖书籍。获奖的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突出,各个部分都做到了美学上的一致。在制作上更是达到了形式感和美感的完美统一,装帧的形式也完全符合书籍的内容。
(二)“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标准
“世界最美的书”要求获奖的书籍都要达到以下四点: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二、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三、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四、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
二 中国的书籍设计
(一)中国书籍的起源、发展
据考证,上古时期的契刻以及“绳结记事法”是书籍孕育的最早形式。最早的书籍雏形则是甲骨文。印刷术发明之前的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册,是我国认定的最早的书籍。到东汉以后,才逐渐被纸写本所代替。
(二)中国书籍形态的发展
中国的书籍装订形式多样,最早的是简册装,多用于造纸术出现之前。后来出现了以帛书为代表的卷轴装。唐代后期开始向册页装的过度。之后又出现了旋风装、经折装以及蝴蝶装。蝴蝶装的出现代表着最早的册页装的成熟。由于蝴蝶装不便于阅读,之后又出现了包背装、线装。
(三)中国书籍设计的现状
关于书籍设计的现状,存在两种极端化倾向。这两种倾向一是简单的将书籍设计看成是一种装饰的行为,二是书籍的制作粗糙。简单的将书籍设计看成是一种装饰的行为。会出现图文不搭以及过分装饰的问题。书籍的制作粗糙,这些问题要从作者,设计师,书商三个方面分析。有些是设计师或者是书商过分要求设计的“效率”而造成的。有些是为了满足书商的要求,片面的为书籍做了装饰造成的。也有些是因为作者认为有内容的就是好书,忽略了书籍的设计。而书商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价格低廉的材料,造成了书籍的简陋和粗糙。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浪费,书籍成本的上升等。最严重的会使书籍丧失它的本质。
三 “世界最美的书”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影响
(一)中国最美的书
受到“世界最美的书”的影响,自2003年秋天,我国也开始举办“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活动。这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市委等单位的支持下,与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合作共同举办的,是书籍出版界高水平合作的成果。
(二)设计理念方面
“世界最美的书”在设计理念上倡导的“回归本质”和“以人为本”。
“回归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回归书籍的本质,二是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书籍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书籍的本质是信息的载体,即书籍的内容。内容是书籍设计的立足点以及灵魂。书籍设计就是对书籍的内容进行的设计。它是书籍内容的一种外化表现形式。至于书籍本质与书籍的设计内容之间关系,则可以用孔子所说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1]来进行概括。在书籍设计中,可以理解成是书籍设计的形式与其文化内涵的关系。因此,书籍的设计是文稿开始的,包括编排出版等整个过程。书籍的设计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整个设计过程是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以及技术手法等系统的应用到设计中。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都是设计过程中要思考到的。以2007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不裁》来看,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了。《不裁》的内容大多数是作者的随笔,是对于生活的轻快评议,基于这种情感,设计师在设计时选用毛边纸来表现不修边幅的情感气质。加上具有新意的古书折法,辅之以不经裁切,则能更好的体现出书籍的内涵。
至于“以人为本”可以说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这是书籍设计师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的设计。设计师们旨在为读者设计一种舒适的阅读方式。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到了讀者的感官,从读者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出发,精心的进行设计。体现这一理念最好的书籍莫过于《不裁》与《蚁呓》。《不裁》主要表现在读者裁开书籍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让阅读进行了延迟,使读者片刻的休息。这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蚁呓》则表现在与读者的互动中。《蚁呓》既是一本书籍,又是一个特殊的笔记本。书后面的空白页是读者个性发挥的空间。读者既可以记录读书心得,也可以信手涂鸦,如果愿意甚至可以随心裁下,与朋友一起分享心情。
经过对“世界最美的书”的获奖作品以及中国书籍设计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最美的书”对中国书籍设计的影响。中国的书籍会回到到“回归本质,以人为本”设计思路上,中国的设计师会本着回归本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做设计。越来越多的中国书籍会得到适合它们所传递信息的设计。
注释:
[1] 《论语·雍也》 孔子
参考文献:
[1] 梅家强《无声的语言—梅家强书籍设计》,出版地: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2] 肖勇,肖静《书籍装帧》,出版地: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7版
[3] 吕敬人,赵健,王红卫《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籍设计艺术教程》,出版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版
[4] ISBN978-7-5473-0267-5,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编,《中国最美的书:2006-2009》,出版地:东方出版中心,201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