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践

2016-05-30 10:48赵晓燕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学语文课堂教学法

赵晓燕

李庾南老师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教学法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可以自我调节,可以再度生成,可以不断开放,教学艺术已经达到“有规则的自由”的境界,实现了规律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一定是可爱热情的,思考一定是渐次深入的,合作一定是和谐有效的,生成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在这一层面上,“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多启示。

一、自学:诵读合作,多元解读

为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教为学服务”。朗读是语文课堂中最基本、最实在、最有效果和感染力的方法,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文本或浅显或精妙的诵读。多种方式的诵读是一种内心波澜,是一种情感起伏,也是一种审美旅程,它能协助学生完成从“他情”到“自情”的轮回。

诵读时可以注重字音、叠词,又可以兼顾重点句子和语段;可以注意文本内容,又可以兼顾学生独特体验。诵读形式的多样化也会给学生新奇的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唯美的熏陶。如教学《阿里山纪行》,让学生充分朗读,个别诵读、小组诵读、全班诵读,让学生尝试读出情感,读出深意,读出精神,读出内涵。读完后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也会让学生有一个对阅读的衡量标准。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有针对性地运用创设情境、心理换位、再造想象、评议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地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使他们心为之牵,神为之动。这样,课堂由教师的精心设计变为学生“充满激情”的“探路”过程,学生大胆尝试,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常识重新组合,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拓宽思维,更让学生有了满满的自信,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是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追寻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必须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文章的多元解读。倾向于赏析感悟,让学生在悟中思,悟中得。从不同层面解读,思考会更有深度。在教学《蓝蓝的威尼斯》时,既引导学生品悟,又尽量从单纯的悟中跳出,总结概括出写作方法,提醒促使学生更多关注文本行文的布局,不仅懂得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懂得怎样的选材布局才能成就优美的值得读思的好文章。

二、议论:自主表达,深层思考

要达到生动的效果,就要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清楚自己在课堂上只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和调控者,不忘记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课堂开始就由宣传短片导入。唯美的画面、悠扬的乐曲,学生先入为主,西双版纳如此神奇,如此美丽,迫切想到文中看一看,一下子进入了情境。这就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相机引导。在课堂中间再适时展示西双版纳的画面,学生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认同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文本在无形中又拉近了,自然就表现为课堂上的畅所欲言,课堂一下子就灵动了。

课堂讨论提问的艺术比任何讲课技巧都要重要。对于易懂的和不易懂的知识,教师要仔细考虑问题的提出,有思考深度的问题能让学生品出“平淡语句中的非同寻常之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讨论思考,根据文本设计出有梯度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深层思考,勾起学生强烈的征服欲望,产生质疑心理,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如教《马说》,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如下疑惑:马怎么会有如此的遭遇? “食马者”是如何对待马的?作者韩愈只是为了告诉我们马的遭遇吗?又如教学《小石潭记》,作者为什么开始快乐,后来又凄清?作者有怎样的心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来写?这一系列的问题会使学生思考探索,进而理解作者的真实用意。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积极讨论,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愿意思考探索,在品读、分析、体验中品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获得全新的体验。

三、引导:鼓励探索,激发潜能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呼唤、鼓舞。”正是激励、唤醒学生的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使学生将学习活动视为自己的需求,渴望倾诉,渴望交流,这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世界知名教育专家兰本达在她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多次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也告诉我们,对学生倾注期待,就能唤醒、激活,转化为自信,获得向上的内驱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的引导本着鼓励探索的宗旨,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多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有效迁移,引导学生探寻选择,引导学生激发潜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悟能力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完成学生小组之间或个人对文本的诠释。教师要深入领会引导学生探索的意义,课上尽量少说,让学生多说,耐心等待,让他们说出独特体验。如教学《义犬救主》时,已经分析了周氏的“出、推、举”可以看出她的机智、勇敢、对狗友善,人物的性格精神跃然纸上,可以总结全文了。此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的等待尤其重要,可以问有没有学生补充,于是,一位学生指出豪贼的“曰、窥、胁、谢”可以反衬出周氏聪明机智的性格。一次耐心的等待,会给予我们一份惊喜。

促进学生的学力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探索尝试多种方法使课堂创新,真正融会贯通理解“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的内涵,理解教学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唤醒,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无痕教育,把表扬和欣赏播撒到每个学生心间,在教学中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倾听,多信任,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

“独立自学”、“群体讨论”、“相机引导”突破时空界限,闪烁着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对学生学法形成的影响是经常的、深刻的。从思维规律来看,人的思维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不妨利用反向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拓宽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想象、发挥。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就如同绘画讲究留白,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象”。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的语文课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知分析能力。教师会教、善教,学生会学、乐学,让初中语文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诗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226000)

猜你喜欢
自学语文课堂教学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