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秋旭
摘要:随着高校课外培养工作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彰显,对高校课外培养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基于学生主体观的理念,探讨目前高校课外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从高校课外培养“谁培养”、“培养谁”、“怎样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建构“四位一体”课外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校课外培养;“四位一体”;学生主体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4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理应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成长为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高校课外培养活动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彰显,人们在不断思考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培养。
本文主要基于学生主体观的理念,探讨目前高校课外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从高校课外培养的目标体系、高校课外培养的执行体系、高校课外培养的支持体系以及高校课外培养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建构“四位一体”课外培养体系。
一、“四位一体”高校课外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培养工作中树立“学生主体观”,特别是学生参与较多的课外培养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从而真正提高课外培养工作的质量,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高校课外培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四个问题,培养什么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用什么培养学生,培养效果如何评价,从而对应提出了高校课外培养体系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体系、执行体系、支持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二、“四位一体”高校课外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1.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外培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外培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是课外培养活动的主要力量,没有学生的参与,任何课外活动都不可能组织起来;第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外培养活动的开展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锻炼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素质的学生,也在推动课外培养活动的持续创新和长远发展。
2.推动课外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将课外培养与课堂教学相提并论,并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四位一体”课外培养体系的建构将有助于推动课外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发展。
三、目前高校课外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外培养目标模糊。课内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或其他教学组织实施的,而课外活动则是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负责、不依赖他人的、主动的、个性化的活动方式,学生是课外培养活动的主体。课内教学活动具有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即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而课外培养则是无目的性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培养的结果,都可能是预先期望的,也都可能是偶然性的。总体上而言,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而大部分的课外培养活动目标是比较模糊的。
2.课外培养执行力度有限。教师对学生在课外培养活动中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培养活动的指导非常有限。原因有:第一,目前的课堂教学工作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但课外培养活动却没有,所以教师在参与课外培养工作时的积极性不高;第二,目前课外培养的主要力量是学工干部队伍,包括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共青团组织的干部和各学院的辅导员,主体是辅导员队伍。而作为课外培养工作主体力量的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时间和精力有限,且对课外培养指导经验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外培养工作中的执行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3.课外培养缺乏足够的条件支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外培养工作缺乏足够的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从组织上来看,课外培养工作的组织机构还不太健全,目前主要是由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例如学生处、团委等机构来组织实施课外培养活动,没有专门的课外培养工作组织机构;从制度上来看,一些高校出台了课外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例如,河南科技大学出台的《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指导纲要》、《课外素质学分管理办法》等,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课外培养工作的发展。但是仅有这些文件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制度;从经费上来看,课外培养工作的经费来源渠道较少,资金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外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4.课外培养工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在评价理念上,目前对课堂教学活动有各种完善的评价制度,但是对课外培养活动的评价还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对课外培养活动的评价也比较片面;在评价内容上,目前更多的是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培养所发展的各方面能力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目前还是以每学期末的考试为主要评价形式,但是对形式多样的课外培养活动如何评价,却是一大难题。
四、建构“四位一体”高校课外培养体系
1.确定明确的课外培养目标体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课外培养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只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方面。所以要在注重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人文讲座等,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的历练和良好心理品格的培养等。这既体现了学生对全面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保障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大课外培养工作执行力度——建设一支力量雄厚的课外培养工作教师队伍,真正帮助学生成长。通过对课外培养工作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学习、交流活动,以“科学化管理、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为模式,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落实课内和课外“双轨并行”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
3.完善课外培养工作的条件支持体系。从制度保障上来说,要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积极主动性,制定保障制度,这是课外培养工作长期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学校层面,要明确其在课外培养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当中。在教师层面,制定《教师课外培养工作量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教师指导课外培养活动,并与教师的教学业绩挂钩。在学生层面,要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设置课外培养必修学分,制定《大学生课外素质学分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组织保障上来说,课外培养工作需要教学队伍和学工队伍相互协作。教学队伍要高度重视课外培养工作,将其与理论教学内容、课内外其他教学实践环节融为一体;要积极参与到课外培养活动的指导工作中去,积极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拓展实践平台。学生工作队伍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组织优势,设计各类活动竞赛,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支持学生兴趣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学优秀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提升课外培养工作的实效。
从经费保障上来说,经费支持是课外培养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赞助的形式解决,一方面,校方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来支持学生科研,通过专门的课外培养工作经费来支持学生课外培养活动的开展。
4.建构科学合理的课外培养工作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要树立将学生课内外培养结合起来的理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课内培养环节,更体现在课外培养活动中。我们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进行评价,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培养活动,不断地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要坚持知识评价、能力评价、个性评价的统一。“知识评价”不仅要突出评价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要评价学生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能力评价”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素质的评价;“个性评价”要根据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精心收集学生的课外培养活动的档案,并对档案资料做精心的研究,从而对其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即课外素质学分的认定工作,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以是否达到学分要求为标准进行评价。
在过去,课外培养活动被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但是在美国高校中,“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4/5发生在课堂外”。美国大学生除了个人知识学习外,还积极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来激发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对国内高校来说,应将学生作为课外培养工作中的主体,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将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建设一支力量雄厚的课外培养工作教师队伍,加大课外培养工作的执行力度;完善组织、制度和经费等条件,保障课外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课外培养工作的科学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桂林,叶信治.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美国大学培养“完整的人”的秘诀之一[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
[2]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指导纲要[Z].
[3]赵蓓茁,吴旭东.经管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外实践育人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4]龙亚军,汤亚平.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校课外体育模式的建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
[5]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