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敏淑
【摘 要】结合当前偏远山区学校现实,家校联系的好坏程度,直接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更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育人新格局的形成,家庭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找到影响学生与老师沟通、家与学校沟通诸多因素,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增强家校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是摆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前必须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偏远山区;家校联合;对策分析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完善的教育体制,尤其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更是奠定国家社会素质的基石。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应重新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但是使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的保证,也是父母、教师及社会对学生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义务和责任。
一、偏远山区家校联合的现状
1、教师负担过重
目前偏远山区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大班教学或一师多班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规的教学之外,无休止的检查、评估、竞赛以及所谓的继续教育,也令教师不堪重负。教师在繁重的班级管理、教学业务之余,能够花费于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的时间、精力并不多。甚至会导致有部分教师在负担重压之下,从而对家校合作没有兴致和热情,消极怠工。
2、山区家长观念落后
现今农村“读书无用论”等旧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生活较为窘迫、子女较多的家庭,送子女上学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是,在子女还未成为劳动力之前让其有个去处。只要子女年纪稍长,就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同时,农村养儿防老、生女赔钱等旧观念依旧盛行,超生、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些落后的观念使许多家长无法同时顾及多个子女的家校合作教育问题。
3、山区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家校联系不便
山区家庭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班主任在开展家访工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往往无法及时的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家校联系不便。
4、留守儿童居多,家校联系不正常
地区受地理、气候、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家长为了家庭生计,不得已都要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家中只剩老人或亲戚照顾孩子,而外出务工时间又与学生在校时间相重合。因此农村就会因务工潮而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教育孩子的责任也就转移到了家中老人或亲戚身上。而家中留守老人由于年龄、文化等因素,对家校联系不重视或无法与学校沟通;学生亲戚由于责任心等原因,不会主动取得联系。因此,无法和学校及班主任保持正常的联系。
二、偏远山区学校家校联系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学生教育“一边倒”
偏远山区家长长期不在学生身边,多由祖父母或亲戚照顾,他们受年龄、文化程度及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无法在学生学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及时帮助学生,把学生教育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最终导致学生教育靠学校,教育责任“一边倒”的局面。
2、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也是影响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原因。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加上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少之又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仅能满足子女物质的要求;对子女学业方面的辅导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将子女的一切培养都推给学校等等。
3、教师整体素质不尽人意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素质有所提高。但不能否认,由于偏远山区教育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使得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仍相当欠缺,从而使农村家校合作教育难以开展,不能落到实处。
4、校外寄宿学生家庭关怀缺失,养成教育及青春期教育滞后
受地区地理、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和当前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影响,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在现有情况下,学生上学只能在校外农户家中住宿。一方面,校外住宿条件差,房东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重重;再者,学生年龄小,父母长期不能照顾监管,过早的独立生活,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影响。再次,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所带来的身体、心理的变化,少了父母的干预和引导,而学校又不能替代,使得学生逃学、厌学、打架和一些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给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三、偏远山区学校家庭联系的对策探析
1、制定政策法规,建立评价机制
健全的法规政策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支柱,也是维系和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政策和法规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家校合作的正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2、搭建学生与家长、老师心理沟通的平台
(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召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家校教育同步化,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消除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误解,和家长对学校工作安排的不理解,为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教育教学工作敞开方便之门。
(2)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学校交流水平。当今社会是网络的时代,学校在开办 “家长学校” 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资源搭桥。网络的特点在于它的互动性,利用网络这一特点可以让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及时、更有效。老师和家长距离的远近亲疏与教育成效紧密相关,利用网络让心理呈“近距离”状态,一条及时的短信,一则动人的教育事例,沟通无障碍,这样的通力合作,效果较佳。还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增设 “家长频道” 窗口,通过平台可上传科学的家教知识,让各个层面的家长都受到教育和启发,更好地实现了家校互动。
(3)建立家长委员会 ——改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聘请优秀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研讨,为推动学校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在学校门口设立家长信箱,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联系电话给各家长,其他家长也以直接联系本班的家长委员,为其他家长提供服务,同时也可搜集各方意见,并向学校转达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开展家庭访问。家庭访问是沟通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个别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对个别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家庭访问,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留守儿童家长的家访工作可根据其家长返乡时间,制定灵活的家访时间表。
3、提高偏远山区家长的素质
提高家长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兴办家长学校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和途径。定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家长,不仅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还可以密切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加强沟通,培育良好的合作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4、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一方面,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之外,停止无谓的检查、评估、竞赛活动,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家长联系,增加沟通;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也应少而精,讲求实效,而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不应以这种方式鱼肉教师。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教师生活条待遇,以此吸引、留住优秀的师资,提高教师推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工作发展的热情。于此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待遇、编制等问题,为广大农村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学校对家校联系创造性的补充
(1)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辅导室”。许多农村孩子,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较少。有的父母还背井离乡去打工,不懂得也没机会跟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有些农村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随时面临辍学的危机。这些都会导致学习压力大、焦虑、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的心理症状的出现。农村学校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在设立心理辅导室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现有条年下,学校应因地制宜,选派本校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或学生喜爱的教师尝试担任心理辅导教师,让心理辅导室建立起来,运作起来,为学生提供帮助。
(2)开展青春期教育。学校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开设《生理卫生》课,也只是简单地介绍生理发育知识,没有涉及对于青春期成长中的孩子至关重要的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开设专门的青春期课程,使学生进了解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掌握了一定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促进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和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农村学校要发展,孩子要成才,农村社会要改变,就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2002(3):49-52.
[3] 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7-33.
[4] 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 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