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学生的择业观研究

2016-05-30 19:34:51魏凤伦邓红梅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择业观大专院校当代大学生

魏凤伦 邓红梅

摘要: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调查并分析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并探索确立引导其树立正确科学择业观的途径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并提出了树立科学择业观的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专院校;择业观;对策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市场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即将完成学业跨入社会的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专院校毕业生,择业是他们的又一次重要选择。他们希望通过职业选择寻找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开创自我奋斗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学生择业观表现。

二、择业观的消极方面

(一)高不成低不就——择业期望值较高

现在的毕业生毕业后对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工作环境、薪资等方面的选择都比较高,往往选择在一线城市或较发达沿海城市就业,不愿到一些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从事基础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其一些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等又力所未及,学历、专业知识等又处于劣势,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通过对本校毕业生调查显示,71.3%的学生把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只有近28.7%的同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欠发达地区或其它地方就业。在对毕业生“就职的企业”调查中,近65%的同学选择在国企、事业单位及大的外资企业,选择在民营、独资等中小企业就业的占25%,选择自主创业及其它方式就业的约占10%,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二)学非所用——择业目标不明确

随着现在市场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大专院校毕业生由于受学历限制及工作经验欠缺,在步入残酷的社会中面对就业处处碰壁。在择业时往往把个人的兴趣爱好、追求个人发展等作为理想的职业选择,而忽视了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效性。在对学生“毕业后的的择业”调查时,选择一定要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比例为23.3%,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比例占43.5%,找不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占12.7%,选择无所谓的为20.5%。作为高专院校,毕业生选择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匹配不到70%,其与学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相博弈。也就是说超过30%的同学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新的人才闲置。

(三)功利化趋向严重——价值、利益追求现实化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眼前个人价值和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第一选择,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对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仅有21.3%的学生选择“社会需求及奉献”,近60%的同学首先考虑的是“薪资、地域”等,约10%毕业生选择出国寻找工作,说明在国外有更好的机会或物质条件吸引他们。只有1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到欠发达地方从事基层工作,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基层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表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生的择业观趋向于功利化,社会价值观被逐渐淡化。学生求职过程的功利化现象,表明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及奉献精神日趋淡化,忽视了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过分重视个人的经济利益。

三、择业观的积极方面

(一)创新创业意识日渐凸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发展,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休学创业、创业资金资助、免费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政策。学校也根据办学特色组织开展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等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在对我校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调查中,占4%左右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学生不在将职业看成是唯一的谋生手段。这一方面减轻了现在社会极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说明受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高。

(二)自主择业意识逐渐增强

当前,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的就业由过去国家统一安排到现在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寻觅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和综合素质。在对毕业生“择业时您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调查中,80.4%的学生选择“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素养”。在对学生“毕业后的打算”调查中,51.6%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30.2%的同学选择专升本,选择出国继续深造的占2.4%,且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就业极高的关注度,他们不再盲目、不再随众,能自己积极寻找就业岗位,独自在人才市场中闯荡。

(三)就业态度乐观,竞争意识提高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近几年被视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硬实力的锻炼,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劣势,能明白优胜劣汰的自然原则、择业不是一次定终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只有不怕吃苦,什么工作都愿意干,建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择业观,不断竞争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调查,70.7%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就业信心满满,这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保持竞争意识,找到一份谋生的职业还是较容易的。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对策分析

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笔者认为,应从学生本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择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使其充分合理就业。

(一)加强自身技能锻炼,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故应结合专业特色及市场需求情况,不断加强自身实践技能、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能够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自身出发,在平时的学习、沟通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随着不同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改变,灵活地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观,及早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确定好自己能干什么,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二)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其个人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跟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学生步入大学,来到一个谋生的环境,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毫无头绪,故学校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应用各种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业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积极性,使学生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情况调整自己的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就业指导的职能,加大与用人单位沟通与合作,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指导、推荐,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自主择业能力

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和职业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每个家庭文化程度和价值取向等不一,从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对其择业观的形成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方面。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许多家庭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把孩子能否考上名牌重点大学、毕业后就业地位高低、待遇是否好等作为衡量子女成才成功的标准,忽视了孩子思想上的进步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失去了自主择业能力,把能否实现父母的职业愿望作为自己的择业目标。从学生本身角度出发,不应该将过去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所谓的“铁饭碗”作为自己的唯一求职目标,而应该树立开放、自由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罗毅华.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1).

[2]李明焜.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J].科技信息,2010(05).

[3]李红.大学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

[4]梁伟.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J].考试周刊,2009(09).

[5]张锋.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J].职业圈,2007(11).

(作者单位:魏凤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邓红梅,虹口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择业观大专院校当代大学生
当代女大学生就业道德中价值观的分析
分析大专院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试论大专院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54:16
浅谈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59:20
研究做好大专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36:15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5:51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7:18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