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6-05-30 19:22许礽瑄
亚太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变革互联网+互联网

许礽瑄

摘 要:本文依照新时期教育部与福建省教育厅对中小学(幼)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根据本土化的调研结果,分析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按需选学、任务驱动、混合研修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模式,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全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综合考虑了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精神,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闽教人〔2015〕86号),提出立足本区域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求,建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培训体系和教师主动应用机制,于2017年前基本完成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互联网+”对教育纵深影响

“互联网+”的概念曾出现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线教育技术应用广泛。中国在线教育市场主要由网络学历教育、成人线上在职培训和中小学线上课内外辅导三部分构成。我国传统的在线教育市场正在蓄势待发,这个领域的线上教育机构一直在努力填补传统教育的空缺。

其次,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和教学方法变革。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如果还按照老套路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又有何意义?没有教师的转型,又想变革传统课堂,“互联网+”教育能够产生教育变革即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教师要不断学习,接受培训,实现转型。

(一)学习更加泛在化和移动化

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数字终端的兴起,学习时空跨边界、超界限,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形态。学校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后的辅导,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和训练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环境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协作者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这些对人才的要求将更多元化,对培养创新型的时代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能再以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自居,而应积极成为学生成长的协作者。教师要从在课堂上教、站在讲台前讲,转变为融入学生中“导学”、借助大数据“诊学”、隐于云端后“助学”[1]。

总的来说:“互联网+”教育不是华而不实的追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让教育产生变革。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变革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接受培训,主动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才能驾驭好“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在网上偶尔接触过“互联网+”教育的字眼,并未真正了解,更不用说实践。为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的科学制定,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协作下,从五个方面对福建省内多个区县的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

(一)教学技能需求度

为了解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列举了十项基本技能,让教师评价自身对这些内容的需求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统计分析表明,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排在第一位。这说明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需求很迫切,开展本项培训十分必要。

(二)教师接纳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我们主要从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频率来说明问题,教师日常教学中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有63.50%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15.16%的教师表示每节课都用,最明显的是在教学中很少或从不使用信息技术的老师教师已经很少。信息技术已经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常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应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依据《标准》和《课程标准》,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展开调查,每个维度分别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方面来了解教师目前的能力水平,从低、较低、一般、较高到高划分为五个等级。

统计结果呈正态分布:教师能力水平以一般水平为主体,较低或较高群体的教师都比较少。这也说明:多数教师的能力水平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少数教师在这五方面能力水平较低,需进行加强基础性培训;另有少数能力水平很高的教师,可在培训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课程及任务的设置应按需选学、互助研磨。

(四)教师实践信息技术的困难

调研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遇到的困难,以便发现共性问题。调研结果表明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排在前三位的困难是:碰到问题不能独自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效果不好、设备条件差或缺乏软件支持。

(五)信息技术素养兼顾学科特点

《标准》将我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为四类: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2]。四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以互联网环境作为分割线,将教学环境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第二种是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对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是较简单的,起到作用是优化课堂;而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中,教师还需要在更为复杂、更为立体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好技术资源,完成更高阶的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3]。

我们对教师驾驭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88%的教师更关心多媒体环境及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环境下的教学,网络移动环境下的教学需求较少。面对“互联网+”的到来,教师还没有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从心理上有畏惧感。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仍然停留在简单多媒体或交互式多媒体环境。

研究还进一步对非网络环境下常用的教学软件需求做了调查。在教学软件需求方面,70.5%的教师会操作常规办公软件(Word、PPT、Excel),但熟练程度仍待提高;而一些非常规但也很重要的教学软件,如Access、Photoshop、美图秀秀等图片工具、Audition、录音机等音频加工工具、Premier、会声会影等视频加工工具,教师掌握较差,这些软件在培训时要从基本功能学起。

我们从统计结果得到启示,不同学科有各自常用的教学软件,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软件培训的课程要不同。在培训时,除了兼顾常用但是大多数教师掌握不好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软件外,还需要对学科特色软件,分学科进行实践教学。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培训设计

(一)培训模式

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应用能力为主题的培训,要依据教育部所指定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课程;培训项目采取基于诊断、任务驱动、自主选学的方式,完成相应的研修任务与学科课程设计[4]。整体安排了“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诊断评价”、“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五个阶段。参训学员依据培训前诊断评测报告、本校(园)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自身需求,自主选学相应的网络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引领性研修,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培训流程如图2所示。

(二)培训策略

培训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调研已经发现,基于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是大多数教师比较实际而迫切的基础性培训需求,在网络移动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是发展性培训需求,在设计研修课程时重点满足大多数教师的基础性需求,兼顾发展性需求。把握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教学设计原则上,还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开设实践课程。

根据对教师学习行为与需求的调查结果:教师的学习方式偏向于从经验出发、学习过程目标明确、擅长在真实情境中边学边练、喜欢从集体的智慧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特点,本着“做中学”、“学中做”、“学研用一体化”的原则,围绕学科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任务,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针对调查本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应当采用混合研修与专家实地调查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培训前期要做好充分调研,才能切合学科教学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体现培训的目标性,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最终促进“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营造优质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11-14.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S],2014-05-30.

[3]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09):5-10.

[4]陈建平,程思岳,范新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互补性”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4(06):18-2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互联网+互联网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