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这首诗写于诗人去世前半年多,暮年落泊江湖之际,诗中依然表现出他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情绪。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唐俗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起句为诗中的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第二句中,“鹖冠”传为楚隐者冠子所戴的羽所制之冠,点出自己正处于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境况。虽是“佳辰”,不是满桌丰盛却是“隐几萧条”。首联中“强饮”与“冠”正概括了诗人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第三联“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此联最抢眼的是叠字的巧妙运用。叠字,又称重言,语音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构词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力强,表情达意而独具形象。顾炎武《日知录》云:“诗中叠字大都以状词居多,有状形者、有状声者。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重言以发之,盖写物抒情,两字相叠,能使兴会与神情一起涌现。”
明杨升庵云:“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确是如此,杜甫的叠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令读者耳目一新。不仅如此,杜甫在使用叠字时,会根据不同的场合灵活使用,使得杜甫在体物抒情之时,更令此物此情兴致淋漓,神与情一起涌现,使得叠字内涵和诗歌形象更加丰富。“娟娟戏蝶”为舟中近景,故曰“过闲幔”。“片片轻鸥”为舟外远景,故曰“下急湍”。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蹁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诗人“直北”望长安的忧思。《读杜心解》云:“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正点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再举一例: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展现一幅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景象,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其他如:“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不胜枚举。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这两句是说,在万余里的青山白云之外,那是我所向往的长安。我望着正北的长空,满怀的愁思,似乎也弥漫到遥远的天空。两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及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云曰“白”而山曰“青”,正是寒食佳辰、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诗人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既凝重地结束全诗,又有无限深情俱在言外。这首七律于自然流转中显深沉凝练,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