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2016-05-30 12:49王颖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考核学科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科考核作为衡量学科建设是否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项重要手段受到高校重视。构建学科考核指标体系对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打造学科特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章参考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特点,构建了高校内部学科考核指标体系,并以H学院为例,分析该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一、引言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校提高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科考核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学科的研究方向、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进行阶段性评估,其目的在于通过考核获得学科阶段性建设的整体结果,并对学科建设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对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特征,在办学类别、专业设置等方面受到区域经济发展、行业需求的影响较大,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是面向本地招生,学生就业也大多留在本地,因而地方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地方高校内部学科指标体系的建设和研究,以此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学校核心竞争力。

H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高校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正处于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对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对该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也对同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价值。

二、现状分析

我国学科评估工作自90年代以来逐步推开,截止目前,教育部学位中心已于2002~2004年、2006~2009年、2012~2013年开展了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考核。综合而言,国内外针对学科评估主要集中在评估制度、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一些主客观指标以及来自大学或公共部门的数据,对大学和大学的学科建设等进行质量评定。由于教育部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代表着教育主管部门,在学科评估工作中适时调整和完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得到广泛认可,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构建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的依据。

三、学科考核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性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考核指标体系,必须明确考核导向性。考核不是目的,考核只是手段,兼顾学科发展潜力分析和学科预期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学科考核达到以考促建的目的。对照教育部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学科考核越来越强化质量评价,弱化规模与数量;论文看ESI排名和“他引次数和”;专利注重已转化或者应用的发明专利数等,这种导向性在各大高校的学科考核中纷纷体现。以H学院为例,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后,学校适时调整学科管理和考核办法,突出了学科研究方向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团队打造上注重与学科研究方向的匹配度;科研上弱化论文数量,强化论文质量,注重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的研发和转化;重视培养质量,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跟踪反馈意见作为考核点等。

(二)差异性

考核指标必须体现学科差异性。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与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性质、综合实力、各项投入、重视程度、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密切关系。高校的学科专业,涵盖除主干学科门类外,另有其他学科门类,校内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体现学科差异性。在学科考核指标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是增量,而不是绝对量;重点考察在建设期内学科建设成效。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将不可比的因素设法转化为可比因素,将考核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H学院为例,该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性高校,除工学外,另有管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学科建设上,也是分为特区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和扶持学科,学科发展情况不一,目标不同,学科考核指标的内涵就需要体现学科之间的差异。比如针对工科类学科,需要将学科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将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观测指标之一;而对基础学科,则往往是将学科的原创、卓越作为学科发展的目标等。

(三)可行性

学科考核指标设计要能客观反映学科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运行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等,为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提供参考并为学校制定下一阶段学科规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学科考核也是学科自身通过对一个阶段建设的梳理,使学科发现自身问题,找出差距,不断自我完善。因此,在校内学科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对学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量化分析,尽可能减少主观指标,方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由于学科的差异性,在指标设计上应围绕学科发展的共性问题,尽可能与学科发展规划一致,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相关统计数据一致,考核采取学科自评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考核准确可靠。

四、学科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考核指标体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在学科考核指标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参考教育部学位中心及非官方相关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整指标权重或指标内涵等方法,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科定位等学科内涵列入,突出指标的指导作用。结合H学院学科发展实际和学校学科发展的定位和趋势,笔者将学科考核指标暂定为由学科方向、学科团队等8个一级学科指标及20个二级学科指标构成。

在历时一年多的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在收集资料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编制了“H学院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各指标及权重的设计上,主要参考了教育部学科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实际,设计各指标权重。其中学科方向作为主观指标由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学科管理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查阅档案获得,经费管理通过查阅专项经费开支账目酌情打分。其余指标均可以通过量化得出。

指标内涵确定方面,剔除了H学院上一轮学科考核指标体系中与考核目标不太契合的指标,根据新一轮学科发展定位和趋势,将区域需求和学科研究方向凝练结合,提出了学科特色研究方向指标元素;在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中,将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毕业追踪情况作为二级指标等;在科学研究一级指标中,强调标志性成果,剔除了诸如发表论文总量,哲社会类学科增加了咨政建言考核要求;增加了学科的社会服务考核等,以此促使和引导学科在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中遵循区域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质量,引导学科进一步发展。

五、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的运用及其成效

依据上述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笔者采集了各学科在考核期间的数据信息。基于学科为滚动建设,以上一轮学科验收考核的数据为基础数据,以3年为建设期,观测建设期间学科建设成效。考核结果表明,在建设期内,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学科建设形成了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制。校、学院、学科责任明确,学校负责学科总体规划,经费筹措、资源调配;处室负责学科制度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执行;学院负责学科具体实施,诸如本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团队建设、方向凝练、预算编制等。学校针对不同学科层次,出台相应管理文件,比如为满足学科发展重大需求和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重点打造学科特区,特区学科在引人、用人、经费、科研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相应地,特区学科也承担着学校学位点建设、特色发展的重担等。针对一般学科,着重加强学科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学科建设氛围的营造,尽可能通过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打造学科特色。

2. 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分析考核结果,发现在三年建设期内,重点学科以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打造学科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成果较为集中,系列化成果较多,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学科成员梯队发展结构有明显改善,团队合作意识明显提升;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等有较快发展,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各协同主体的优势,打造示范性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提出“面向需求、四维协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多样化人才等。

六、结束语

随着国家“双一流”计划的出台,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重视,学科建设也有原来的自我发展逐渐转为需求发展,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进一步调整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只能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生命力。

高校的学科考核工作,是跨学科、跨层次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到学校科研、人事、财务等多个部门以及整个二级学院,在考核工作的组织管理上有较高要求,需要尽量在校内营造一种公平合理、优势劣汰的激励机制,要明白,学科考核不是目的,而是调控手段。构建合理的学科考核指标体系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考核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考核目的和外部整体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及其内涵,以期达到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建中,李晓轩.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考核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5(09).

[2]罗黎敏,童再康,郭明,洪昀.高校内部学科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02).

[3]蒋林浩,沈文钦,陈洪捷,黄俊平.学科考核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

[4]魏志远,谷新利,井明霞.高校重点学科考核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5]浙江大学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大学评价和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J]. 评价与管理,2005(03).

[6]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

[7]郭石明,陈丽涛,何智蕴,王征.浙江工业大学学科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3(01).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考核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超学科”来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