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田
摘要:文章指出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表现方式和相关内容,分别从长远和近期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受到来自这一技术壁垒的影响。为了实现国际贸易良性发展,如何应对外国绿色壁垒提出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两面影响;对策
一、引言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盟WTO。它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一个标志,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但近年来,看似合乎法律外衣的绿色贸易壁垒,已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和我国在世界贸易的战略上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要在研究和把握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促进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一)合法性与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根据一系列国际公开立法和条约的有关规定为基础实施,具备合法性。如《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为提高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缓解公共健康危机,庇护生态情况,确保平等、统一对待发展中国家,可以实行商业情况节制。
但在实践中,冠以环保名义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更加突出,有时两个动机相互交叉,明确确定真正动机是非常困难的。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销毁全过程,都必须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要求,还需同时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均无损害。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这使得贸易壁垒的环境形成了一些隐藏的特点。
(二)歧视性与不平等性
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对其有歧视的一面。它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保历史债务,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产品施行相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这些划定过于庞大,有时会违反国民待遇原则,拟定分歧的双重标准,使得外国商品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进口商很轻易在利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下实行商业制裁。
(三)普遍性和相关性
绿色贸易壁垒与很多领域相关,包括法规、法律等方面。从部门的角度来看,既有实物,也有扩大投资和服务领域。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不但包罗初级产物,并且还涉及到全部的中心产物和制品。所以与关税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的影响更加深远,其通常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球范围。
(四)即时性和发展性
当今时代,绿色贸易壁垒的即时性与日俱增,它的实施通常与贸易伙伴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提升有紧密联系,环境技术标准的不断高涨,绿色贸易壁垒随之形成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形势。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方式和相关内容
(一)环境标准和法规
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和技术的主导地位,经由立法渠道,对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排放源的门坎限定拟定严酷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但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生产的产品经常被排斥在外。此外,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限制进口,甚至进行贸易制裁,实行环境附加税。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得进口附加税,税率比美国国内同类产品高3.5美分一桶。经由对外国管辖权从而限定外国商品进入,除此之外,国际环境公约中的某些条款也往往会形成对一些国际贸易活动的制约。
(二)环境标志系统
环境标志是一个权威的组织颁发的图形标签,它表明,该产品不仅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而且其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回收全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发展中国家因为部分条件的限制,在实施环境标志国际认证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许多商品的出口往往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非常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仅环境标志制度一项,就使我国减少了40多亿美元的出口创汇。
(三)产品内外的绿色限制
内主要指卫生检疫制度。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他们对食品、药品的卫生指标十分敏感, 如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等指标的要求极为苛刻。外主要是产品包装的环保要求。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而引起,如PVC塑料,难以自然降解,焚烧处理时又污染环境。所以不少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用以规范产品包装。这些限制往往成为发达国家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四)政府绿色补贴限制
绿色补贴又称环境补贴,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本国企业在治理环境、改善产品加工工艺的投入进行补贴,以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的一种产业政策。如今全球发展普遍现象是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成本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政府有时不得不给予一定环境补贴。
四、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什么
从长远角度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必然的积极意义。事实上,贸易壁垒的环境作为一种外生性贸易限制和它的约束刚性对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影响重大,与其开展对外贸易协商和相关交流对话,不如采取更有利的选择:直面现实,增强分析认识和实践技能,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国家环境保护技术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成功突破绿色瓶颈制约,更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实现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对外贸易企业也将从头审阅成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绿色认证,洁净生产工艺。这些做法必然有利于改善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高,认证意识薄弱的不利现状,培育企业的绿色环保经济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从近期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发生在这里的机制有两种:第一,市场准入资格上的限制,即在部分国家通过立法和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的环境中,造成我国很多产品无法顺利打入国外市场的尴尬局面。第二,对竞争力的影响,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标志,绿色关税的征收和所谓的反补贴措施的实施,中国的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一些发达国家出口商品遭遇绿色壁垒时,会将部分未能在绿色标准方面达标的产品输入我国市场。此种做法不仅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上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造成国内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更会影响到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五、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策
(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机制、应对机制、非歧视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的规定,联合发展中国家,维护自己合理的经济权益。在面对环境贸易争端的情况下,要根据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规定和原则,作出陈述或投诉,并努力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
(二)大力实施ISO14000国际认证,做好标准化的工作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它并不限制绝对量,但要求符合环保法规,与承诺一致,所以它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针对此问题,应推动高质量环境标准的制定,建立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进一步推动ISO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
(三)实行污染产业和不合格进口产品转移监管
一些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也将重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将他们检验不合格产品转手卖给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系统疏松,使得这些披着环保与合格的外资企业为所欲为。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应发布或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类似有毒害化工企业等工厂,同时对于已建工厂应加大治理要求,必须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管理和检查,绝不允许危险品、有毒废旧物资进口。
(四)完善绿色环境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执行性差,保护力度弱,处罚力度不强,加之诸多原因造成环境污染产品检验不合格事件层出不穷。我国应根据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参考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经验,针对我国情况,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合法权益,推动进出口贸易。
(五)强化绿色环保意识,确保产品制造,注重品牌形象
绿色贸易壁垒不仅是企业的问题,更影响到全国人民,是大家都需要提高意识注意的问题。通过增加出口企业乃至全国民众的环保意识,采用绿色科技,生产绿色产品。李克强总理今年明确提出,要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强化绿色供应链是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制造业与贸易投资大国,有很多注重品牌形象、富有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推动绿色发展的大型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推动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经济发展形态,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中国绿色发展的国际形象。
六、结论
贸易自由趋势下,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将越来越多地使用非关税壁垒。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活动更加频繁,绿色壁垒是不能避免的。在感受到它为我国带来技术发展冲击的同时,我国也应更加重视如何保护对外贸易免受影响。我国需促进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了解,要密切关注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切实着手改善消极方面,同时找寻更好的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发挥其积极影响。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实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通平.绿色贸易壁垒的特性及两重性[J]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06).
[2]诸江.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之应对[J].商场现代化,2008(27).
[3]都毫.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法学,2006(01).
[4]董悦,白玲.绿色壁垒与可持续贸易发展[J].市场贸易,2006(02).
[5]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市场周刊,2006(03).
[6]陈琳.浅析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J].鄂州大学学报,2006(01).
[7]卢授永.环境贸易壁垒若干问题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0(06).
[8]海闻P林德特.国际贸易[D].格致出版社,2012.
[9]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01).
[10]王丽萍,李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