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食材”,不一样的“美味”

2016-05-30 08:28邱慧洁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食材

摘 要 为增进教学教研,激发教师更大胆地进行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框和约束,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以《药》为同一教学课题,由两位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借助多样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促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进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研能力。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建构 教学方法研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46

看过《舌尖上中国》纪录片的人,无一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叹为观止。同样的食材,在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和各种烹制方法的多维变化下,竟能呈现出千万种形态和口味。这种“变通”的技能,也在教育领域为各科教师开辟了竞技博弈的擂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应运而生。

“同课异构”的精确定义,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很统一的定论,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给出了较为一致的基本共识:即指对同一教材内容、同一教学目标,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来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式。①在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我校语文教研室于2015年6月,以鲁迅的代表小说作品《药》作为“同课异构”的主体解构文本,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案例设计,从而予以教研探讨并反思。

1 议定课题

这次授课的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在了解了他们平时的阅读喜好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最终我们选定了小说《药》为此次教研的探究主体。原因有二:其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对小说接触较多,学习兴趣较浓,甚至有不少学生有创作微型小说,去网站投稿,因此有着一定学习积极性和认知基础;其二,传统语文教学,造成了学生对鲁迅的抵触情绪。中学生口中流行着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都知道鲁迅的小说是相当有深度的,但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再恐慌鲁迅,而真正能走进他的小说世界,了解他借助小说所呈经过教研室的研讨,最后我们决定迎难而上,把鲁迅从“文学神坛”上请下来,让学生近距离地去感知这个对中国社会、中国人充满真性情的“孺子牛”,带领学生与鲁迅进行一次跨时空的交流。

2 明确“同”和“异”

课题选定了,“同课异构”也随之进入集体备课阶段。

针对这次的教学尝试,我们首先确定了“同课”的理解。“同”是指面向基本相同的学生(年级相同、学期基本相同的中高职贯通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根据同一篇课文(鲁迅小说《药》),制定基本相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小说三要素,学会赏析小说的技巧;理解小说主题内涵)。

“异构”是这次教研的关键。在备课组的商榷研讨下,我们确定了此次“异构”的理论概念。“异构”指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策略)以及选用和组织不同的教学资源。②也就是说为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③这其中的“构”,不仅仅是某种方法或方式,而是指课的整体结构——更应宽泛地包含了不同教师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理念的多元化,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和多维视野。④

如何重新整合《药》的教学教学结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教学通常就会按照文本的四大部分逐一进行讲解、分析,但课堂反馈总显得沉闷、拘束。既然是小说,我们发现不管在哪个部分,都会有小说三要素的穿插,因此最后我们确定了以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人物两点,来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引领线索,由两位教师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建构和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反转成学生的主场。

3实施有效的教学建构

讨论“同课异构”一般是从“建构”的角度上来进行的。“建构什么”、“怎么建构”是研究“同课异构”的核心。“建构什么”(教什么),指向的是教学内容和目标;“怎么建构”(怎么教),指向的是教学过程和方法。⑤以下,通过本次两位教师的教学课例为例举,来详析我校这次针对《药》的同课异构的具体教学建构(见表1)。

3.1 教什么——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定

虽然我们这次都采用了小说《药》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是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隐藏在教学文本当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开发和选择,这个由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的过程便是教材内容教学化的过程。⑥因此,同一篇文本在两位教师的个体解读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两位教师,分别以自己对小说感知的切入点为依据,将“情节整理”和“人物分析”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前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圆环”结构去串讲文本,在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分析的基础上,带着学生去找每个部分“小情节”,让“小环”为“大环”服务,最终呈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文本故事解构。后者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力求呈现多种情境体验,通过影片观摩、分组扮演、分角色朗读等多种体验渠道,让学生走近小说“人物”,让他们成为里面的一个人,从而身临其境地去感知人物的心情、心态,继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

3.2 怎么教——百花齐放的多样教学方法选择

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部分。所谓“教无定法”,每一位教师,都是该是位出色的魔法师。在“同课异构”的教研体验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和运用。同样的教学篇目,大方向一致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魔法”,将课堂幻化成不同的风格,这就是“同课异构”的要旨所在。

语文教学教法理论上,有很多相关介绍,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遵从着这些基本教法在展开教学,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没有了批判和反思的能力?近些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如何才能反转课堂,这就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只有恰当地加以使用、利用,才能发挥其效益,才能促进教学的优化。

下面对《药》 “同课异构”教学课例中,例举两位教师在第二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表3。

从表2、表3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两位老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文本特点,及学生学情,也充分展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邱慧洁老师的课堂,显著特点是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质疑、反思等途径自觉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早在《论语》中就有被提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以问促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教学设计,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

尤婷婷老师的课堂,显著特点是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观影、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去体会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言行举止,从而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情节、体会人物,获得了不错的课堂反馈效果。

4教学反思

在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大家都受益匪浅。

首先,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室针对小说文本的教学目标,两位老师各有侧重去备课,分别从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两个角度切入文本,多维度地解构教学内容,学习小说鉴赏技巧,揭示小说主题,最终殊途同归。

其次,在教学实践活动环节中,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设计方法,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画画、即兴表演、小组探究等形式,有效地进行了课堂的反转,将老师从主角变成了导演,让学生从观众变成了主角。最终在活跃而有效的课堂讨论中,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在教学反思环节中,教研室总结了此次课堂实践活动的效果,听取学生反馈,在进一步查阅“同课异构”相关理论文献及实践活动基础上,做了更多角度的反思总结,也进行了更大胆的教学预设,为日后其他文体文本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方法与实践参照。

注释

① 陆雪玲.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13.

② 魏欣.以“同课异构”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J].天津教育,2009(11):21.

③ 李光,种即飞.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课题全时空,2013:91.

④ 周一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的多维视野[J].语文教学通讯,2010(03C):12.

⑤ 王侠.同课异构:繁荣下的隐忧[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B):20.

⑥ 陆雪玲.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50.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梦中的房子——创意食材拼盘
稻草人——食材创意拼盘
有ID的放心食材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